年5月,扎龙湿地的晴空下,芦苇摇曳,鹤群振翅翱翔天际,中芭这次的舞台就建在观鹤台上。炽烈的阳光把塑胶地布暴晒得滚烫,舞鞋只有薄薄一层,演员们脚上都起了大泡,只能放进水里“物理降温”,肩背也晒脱了皮。他们把这些疼痛,藏在了依旧轻盈舒展的舞姿下……

提到芭蕾,最先想起的关键词是什么?高雅、神秘,进而延伸为“看不懂”,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中国有14亿人口,能在台上表演芭蕾的年轻演员加起来也就人左右。很多观众想看芭蕾,但没有机会,或者看一场很不容易。”久而久之,距离让观众觉得芭蕾有些难以接近。

既然观众看不到芭蕾,那就把芭蕾送到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从年起,中央芭蕾舞团“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已经走遍了大江南北,最南至三沙的蓝天碧海,最西到达了新疆绵延无垠的国境线。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芭的前辈们就曾走到沂蒙山,在泥泞中为乡亲们跳起《红色娘子军》。至今,在普及芭蕾艺术的路上,一代代舞者们从未停下。

今年十月,中央芭蕾舞团走进新疆。在叶城县昆仑影剧院的舞台上,冯英团长带着中芭舞者和当地演员们共同起舞。

芭蕾“走出去”,现实困难多

芭蕾走出去,面临的现实困难的确比其他艺术形式要多。音乐家可以背起乐器就走,舞者们却做不到这么“任性”。“场地是很大的挑战。”冯英说。芭蕾对舞台的要求很高,至少要平坦,因为舞者们必须立起足尖,做各种技巧高难的动作,在剧场中表演时,一般要铺上专门的地胶来保护肢体,但“文化进万家”活动触及的地方,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露天表演时,演员脚下踩的就是临时搭起的简易舞台。

年5月,中芭一行70人来到了位于齐齐哈尔市的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以“鹤”闻名的土地与中芭结缘深厚,是舞剧《鹤魂》的灵感来源。晴空下,芦苇摇曳,鹤群振翅翱翔天际,中芭这次的舞台就建在观鹤台上。炽烈的阳光把塑胶地布暴晒得滚烫,舞鞋只有薄薄一层,演员们脚上都起了大泡,只能放进水里“物理降温”,肩背也晒脱了皮。他们把这些疼痛,藏在了依旧轻盈舒展的舞姿下。

冯英看在眼里。她的脑海中涌过很多瞬间,比如年1月24日,“娘子军”的故乡琼海市笼罩在寒风细雨中,那是海南岛难得阴冷的天气。嘉积中学的操场上临时搭台。未上场时,演员们裹着羽绒服瑟瑟发抖,音乐一响,他们立刻找回了状态。鞋袜被雨水湿透,不少人滑倒在舞台上,又爬起来继续跳……

为基层观众呈现芭蕾全貌

在基层演出时,还会遇见其他难以预想的情况。今年10月,中芭两支文艺小分队走进了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伽师县、英吉沙县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离开新疆后,当地疫情暴发,正在广东巡演的演员被立刻隔离。在酒店的房间里不能外出,大家就扶着墙壁苦练基本功。这让冯英既感动又欣慰:“在他们身上,中芭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演出开始前,昆仑影剧院外,小朋友们期待入场

10月16日凌晨4点,天色深沉,星子未落,中芭的艺术家们已经准备好行李,集结出发。经过近六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又在公路上颠簸了四个小时,他们终于抵达了此次新疆之行的第一站叶城县。去一次基层地区不容易。为了让那里的观众尽可能多地了解芭蕾,节目编排就必须花心思。“通过一场演出,我们想让大家更广泛地了解芭蕾的全貌。”冯英介绍,通常一场演出中,古典芭蕾必须要有,比如《天鹅湖》经典选段《四小天鹅》以及《堂·吉诃德》《海盗》等剧目中的双人舞;中国作品要有,最家喻户晓的莫过于《红色娘子军》,这些选段最能引起共鸣;现当代作品也要有,它们代表着芭蕾艺术的前沿与动向。节目之间,中芭艺术总监助理、总排练者徐刚等艺术家还会用简短幽默的串词介绍芭蕾的历史和礼仪,引导观众亲自体验一把芭蕾中的哑剧手势。近在咫尺的接触,缩短了观众与芭蕾的距离,揭开了“高雅艺术”那层神秘的面纱。

“当我们看到舞台上艺术家们立起足尖轻盈舞动,那种美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芭蕾知识讲解,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今年1月中芭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演出时,两位中学生激动地向他们倾吐,“以往都是在电视上看芭蕾舞,今天的演出,让我们觉得自己离高雅艺术其实并不远。”东川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区县,很多人一生不曾走出大山深处,更别提看上一场芭蕾。能看到他们因芭蕾而露出笑脸,是中芭人最幸福、也最能感受到肩上责任之重的时刻。

交流中挖掘民间艺术宝藏

10月19日晚,叶城县昆仑影剧院的舞台上,维族姑娘火红的舞裙旋转着,一如天山南北盛放的石榴花,热情的小伙子也载歌载舞。冯英带着中芭的演员加入了他们。此刻,不管是《天鹅湖》中洁白的“小天鹅”,还是质朴飒爽的“娘子军”,所有人都沉浸在《石榴红了》那极具新疆风情的旋律中,纵情起舞。观众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欢呼和掌声将夜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点。

新疆人民能歌善舞,全国闻名。这次走进新疆,中芭特别邀请叶城县、伽师县、英吉沙县和阿克陶县四地的县歌舞团、文工团一起登台。台上,演员们各显身手,大放光彩;台下,大家切磋学习,亲如一家。

“中芭艺术家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最高水平,演员们受益匪浅。芭蕾基训对每个舞蹈演员都非常重要,近距离观看,对我们的演员是很大的提升。”伽师县歌舞团团长邹张国真诚地希望,“今后中芭能再来伽师演出和交流。”

交流,不是单向的给予。“从当地演员的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像舞蹈的节奏、韵律。”冯英十分感慨,“他们的歌舞充满了生命的质感,那是长在骨子里的东西。”在叶城县歌舞团,中芭聆听了维吾尔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片段。尽管语言不通,音乐中千百年沉淀的厚重力量与感情,依然让人潸然泪下。编导张镇新灵感突至,伴着扬琴、热瓦甫、萨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响,他即兴起舞,现代芭蕾与民族音乐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我们特别想挖掘非遗和民间艺术传承的深厚底蕴。”冯英非常珍惜这些鲜活生动的艺术“宝藏”,未来,它们将在中芭的创作中继续焕发光彩,“比如怎样发自内心去刻画一个人物,怎样捕捉他的内心世界等等,对芭蕾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能力。”采风路上的收获,将给予大家更多的启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