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两地,中国西部的灵魂。这里不仅有高山冰川、河谷、湖泊、戈壁、荒原以及广袤的绿洲,谓为人间净土。更重要的是,它们合计扼守着祖国超过一万公里的边境线,战略地位显赫。
连接新藏两地的国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南抵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的国道初步贯通,成为两地往来最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也成为中国高原戍边绝对的生命线。但纵观新藏的历史,两地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由来已久,却远非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可以囊括。
鲜为人知的昆仑秘道
年,德国探险家特林克勒一行人从拉达克首府列城出发,在翻越卡尔东山口,趟过什约克河,途径喀喇昆仑山、赛图拉镇等无人区,并越过桑株达坂后,他们顺利进入到如今喀什地区皮山县的桑株镇地域。历时两个月左右,完成了从印度到西藏,从西藏再到新疆的贯穿。
德国探险家埃米尔·特林克勒这次探险经历被德国人特林克勒生动地记录在他的著作《未完成的探险》一书中,而借由他的讲述,一条隐秘的古道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因为沿途随处可见荒冢和白骨,特林克勒把这条古道形容为“亚洲的忧伤之路”。而随着相关研究的跟进,这条古道如今更习惯被称呼为“桑株古道”。
桑株古道示意图,来源于中国自驾地理显见于西藏的一些历史记载认为,桑株古道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分支,在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尤其是盛唐时期,非常忙碌和辉煌。接近四个世纪的历史跨度,无数的丝绸、玉石、花椒、石榴、食盐、核桃和桑皮纸等物品,经由商人和驼队,在这里往来穿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西亚诸国的经济、物质和文化交流。
不过,随着盛唐的衰敝,桑株古道也逐渐被世人遗忘,直到特林克勒探险之旅后16年,也就是年,这条古道才再度迎来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一个天才的想法一次大胆的尝试
年,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同年底,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高潮。作为牵扯日本军力最多的中国战场,中国军队能否持续制衡日军,成为整个战局取胜的关键。
日本偷袭珍珠港加剧美日冲突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大量军备物资以及后勤补给,都需要接受美苏的援助。但随着德国和苏联在欧战战场的对峙进入白热化,苏联对华援助力不从心,来自美国的军备援助就显得至关重要。
最开始,军备物资先通过海路运抵香港,再由香港运进大陆,支援前线战场。但随着日本逐步掌控海洋话语权,并悉数封锁了中国的临海港口后,海陆运输彻底被切断。基于此,从缅甸经云南再运抵内地的线路成为替代之选,大量物资以空运和陆运的形式支援到一线,日军的闪电战阴谋与日破产。
滇缅公路的风云激荡百年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日军很快注意到滇缅之间的这条运输通道,它们先是派大量战斗机对运输机进行拦截,造成大量战备物资损失,尔后,日军又于年完全攻陷缅甸以及中国云南怒江以西区域,直接炸毁了滇缅公路。这一次,援华物资的运输通路完全瘫痪,海陆空全部落在日军之手。
在这种危机之下,能否找到一条新的道路,重新获取和外界的联系,并把战备物资运输进大陆,成为国民军队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个任务,被国民政府交通部委派给时年刚刚40岁的陆振轩。
陆振轩,来源于《驮工日记》纪录片出生于江苏武进的陆振轩,年出生,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获得里昂中央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理学学士学位,以及机电工程师学位。年回国后,任铁路部车务处副处长一职,可以说,无论是专业能力,经验水平,还是外语沟通能力,陆振轩都是担纲此事的极佳人选。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陆振轩迅速行动,他同交通部紧密协调和争取,队伍中又接连补充进刘宗唐、马家驹、白生良、陆世井等人,形成了极具战斗力的爱国、知识分子团体。而经过团队一番研究,印中驿运的计划逐步成型,大量援华物资也先后运抵印度的卡拉奇港(当时属印度,如今归属巴基斯坦)。
陆振轩等人最初的打算是,在物资运抵印度后,从印度走西亚,经苏联辖内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就可行性而言,这条路线完全可靠,但难题有二:一个是路程太远,经过的国家太多,时间以及外交沟通成本太大;另一个是,苏联方面当时同德军交战正酣,对于中国方面的外交照会,并无积极回应。
新藏线路一览,来源于中国自驾地理这让陆振轩等人陷入了迷茫当中,看着军备物资继续在卡拉奇港一天天滞留,他们的心情非常焦急。有一天,陆振轩在翻阅外国人的游记时,突然看到一个令人兴奋的信息:从印度到新疆的道路,除了走西亚从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外,还有一条隐秘的驮马古道。
陆振轩如获至宝,他第一时间同国民政府交通部联系,询问这条秘道是否存在,但得到的反馈却并不知情。不过,前线物资吃紧,已经不容得陆振轩等人多想。同团队其他成员仔细研究,在成功确定了这条道路可行后,陆振轩再次给交通部报告,申请以这条古道作为最终的运输路线。
超千匹驮马近驮工公里坎坷路
交通部很快就批准了陆振轩等人的申请,团队也火速分工:由陆振轩和刘宗唐担任从列城到叶城的运输和踏勘工作,其他人如马家驹、陆世井和白生良则负责从叶城到国内各地的运输任务。
此外,陆振轩还以交通部的名义,同新疆盛世才领导的政府积极斡旋,敦促新疆政府筹集骆驼、马匹、牦牛,并招聘驮工,到列城转运物资回国,一个天才的想法,眼见就将落地,陆振轩等人的心里,既有着突破迷局的兴奋,也有着一丝对于前路艰险的担忧。
浩浩荡荡的驮队启程向列城进发时间一天天过去,在英国方面的协助下,军需物资已经从卡拉奇港转送到拉达克的列城,但新疆驼队却迟迟未到。原来,这支总计超过匹骆驼、马匹、牦牛,以及名由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以及塔吉克族驮工混编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走来,不仅需要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需要沿途一路做记号,埋藏好回程的草料、口粮,这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好在,驼队在经验丰富的领队木沙的带领下,依旧顺利抵达了列城。代价也不小,十数名驮工因为高反和失足,不幸中途殒命,马匹和骆驼也损耗近10%。稍显幸运的是,这些损耗并不影响转运大局。看到驼队如约抵达,陆振轩非常激动,他同领队木沙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合作。
年10月15日,在整体筹备一年多以后,陆振轩等人有关印新运输通路的构想终于要起航了,一支庞大的驼队,也最终踏上了浩大的返程之旅。
不过,回程的难度,显然还是超越了他们的预期。此时,季节已经过了10月,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脉还是喀喇昆仑山,气候都变得更加反复无常。高反,首先是需要他们过的第一道难关。
陆振轩踏勘手稿,来源于中红网从列城往北不远,一行人就需要翻越海拔超过米的卡尔东山口,陆振轩在《驮工日记》描述到,“一路上气压低,人总是喘不上气,驮队中没有人再说话,只听到人和牲畜大口的喘气声。我的身体一直有着强烈的高山反应:头痛、胸闷、恶心、吃不下东西”。
更让人挠头的是,到了高山冰川,无论骆驼还是马匹,自身行进都已非常困难,更别提大体量负重。没办法,驮工们只能把货物全部卸下,并装运在更能适应高原环境的牦牛身上。这一顿操作,不仅极大地消耗了驮工们的体能,对于数量并不充沛的牦牛,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驮着大量军用轮胎的驮队除了高反,高山冰川以及皑皑白雪,此时也毫无美感可言。冰川在强烈光线的照射下,使人的眼睛极度难受,根本睁不开。有经验的人,赶紧带上护目镜,或者扯下牦牛毛遮挡,没来得及或者缺乏条件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前进,这也直接导致,有相当一部分驮工,后来患上雪盲症,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就是在这种混杂着高反、极寒、大风以及各种意外危险的环境下,陆振轩等一行人陆续翻过了卡尔东山口、西塞拉山口,趟过什约克河,来到了喀喇昆仑山面前。这意味着,迈过这道山梁,他们将真正入境中国领土。从列城出发到现在,又有几十头驮马死亡,以及数名驮工牺牲,离胜利越来越近,付出的代价显然也越来越大。
跨越万丈深渊和天堑,来源于中红网但没有一个人在困难面前退缩,以沿途的荒冢和白骨为指引,就着简单的奶茶和馕饼,整支驮队不断将巍峨冰川、万丈深渊以及湍急的河流,踩在脚下。不过,最令人惋惜的时刻还是到来了。在翻越桑株达坂,也就是此行最后一个海拔较高的山口时,年过五十的领队木沙,应声地下,再也没有爬起来。陆振轩非常伤心,他在木沙的尸体前久久不愿离去,他还告诫同伴,“假如我也倒下了,就算我也为抗战做了最后的努力了,但轮胎一定要运出去,踏勘纪录一定要带回去”。
曲谷达克高山牧场陆振轩终究还是挺了过来,当一行人行进到曲谷达克绿洲,看到丰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以及牧民人家时,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从列城到叶城,整个驮队用时55天,在踏过高山冰川、戈壁荒原、险峻的深渊以及汹涌的河流后,终于完成了这次伟大的驮运之旅。
已经在叶城等候的运输车队,随即将军备物资转运到内地,一部分被运进关内,一部分运给了驻扎在兰州的八路军第18集团军。转运的物资里,包括了套轮胎,军用布匹近包,油袋近件,另有汽车零件和医疗器械等,直接复活了超过辆军用卡车,给一线战场带去了极大的物质支援以及精神鼓励。
而在此次踏勘记录的指导下,桑株古道又陆续承运了第二批、第三批物资,直到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条古道,以及这支驮队才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
一群人赶一群羊?最壮烈的高山人力运输
陆振轩等人领导的驮工、运输队伍,不仅有着天才般的构想,也有着实践构想的卓越勇气和魄力。在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超过公里的漫漫路途中,人畜伤亡率达到10%,但这丝毫没有打击队伍必胜的信念。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中国抗日史上最壮烈的一次高原人力运输,也是中国战争运输史上的伟大长征。
参与当年驮运的少数民族驮工这趟旅程,少数民族驮工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当知道这些物资要被转运到抗日的一线战场,他们不仅分文未取,还积极参与到后来和平解放西藏的历次高原运输当中,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实现和平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陆振轩为主的爱国、知识分子团体,在新中国成立后,星散四方。他们中有些人进入高校任教,有些人进入交通部门任职,陆振轩本人则兼而有之。他曾历任湘桂黔铁路局和粤汉铁路局副局长、广州铁路局副局长,年事略高之后,又调任广东机械学院机械系执教,并最终在广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任内退休。
从年结束桑株古道的驮运历程,到陆振轩年离世,半个多世纪时间,陆振轩身边有不少人曾劝他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在他看来,“这次驮运,不过是一群人赶一群羊的故事而已…”!
幸存当事人给导演组讲述历史细节4年,新疆电视台因为筹备制作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相关纪录片,在浩海如烟的史料中,才找到有关此次驮运的一些蛛丝马迹。尔后,导演又循着零碎的信息和线索找到不少当事人,并逐渐拼凑出相对完整的讲述。而即使是现在,有关印新国际运输线,有关那次壮烈的高原人力运输之旅,我们知道的依旧并非是它的全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