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和幸福的成长。朱慧峰、赵轶睿、诸晓燕三位来自宝山的小学综合学科团队的支教教师,结合自身学科属性,通过即“时”教研、寻“问”教研、唯“实”教研,以此来带动四小教师的培养模式创新、教研模式转型;实现对口支援教育项目效益最大化。即“时”教研协力同行朱慧锋老师担任体育学科教学,也是叶城四小唯一的体育专业教师。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四小的体育教师踊跃参与每一次“课间教研”。在朱老师体育课每次下课后,操场上的体育老师们纷纷围到了朱老师的周围,请教动作的规范示范与正确的教学实施,特别是课堂中生成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朱老师还带着大家一起探讨怎么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篮球教学、花样跳绳教学,如何分层提优培养体育苗子,逐步有序组建校队、开展社团训练……在教研中,大家谈及四小的体育器材不足后,朱老师及时向自己的原来工作的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的领导汇报了情况,提出改善器材、提高课堂效率、培育一支队伍的设想后,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向四小捐赠了一批篮球,丰富了四小一千二百多名孩子体育课内容,为孩子们多学会一项篮球技能提供了保障。即“时”教研,尽管研讨的地点就在操场,但这样短平快的研讨第一时间解决了每个老师的困惑,夯实了老师们的基本功、提升了大家的体育教育专业素养和课堂实施能力,拓宽了育人视野,即时教研让大家协力共进。寻“问”教研启迪思维赵轶睿担任科学教学。在双减背景下,他一直考虑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最强大脑”,让他们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带着这样的思考,赵老师确立了“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学科的问题为基础,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并引导带教的四小科学老师携手开展“问题化”教学尝试。他们一起深挖教材,创新教学,广泛探究,基于问题化学习思维指导,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思想引导,情境化的探究氛围构建,创新性的实验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和教师的深入互动中,携手迈进、深度学习,进阶追问,在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的自信中,获得学习的幸福感和智慧习得的满足感,实现学科育人。另外,赵老师还参与了学生科技社团活动,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设计非典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比一比、做一做、想一想”等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友情的诚挚、自信的力量;使学生在每一次的头脑风暴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同时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唯“实”教研育人为先诸晓燕担任道法学科教学,同时指导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她通过道法校本教研活动,带领四小道法教师以大单元教学的角度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结合当地学生特点,仔细研究教材,系统地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合理的重构。日常教学中,通过随堂推门课一起探讨儿童立场视角下,源于生活、知行合一的道法课堂,赋予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动的生活内涵,从而盘活道法课堂,发挥出思政育人的实效。她秉承求实创新的态度,聚焦主责主业,以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建设为抓手,通过中队辅导员校本研训,带领辅导员走专业化成长之路,通过指导和展示,在蓬勃开展的各类少先队活动中,使辅导员的执行力和辅导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四小队员也在少先队组织中,在少先队活动中成长、感悟、奋斗,为红领巾增添新的光彩,争做新时代的强国少年。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同侪课堂”应运而生,打破了时空的壁垒,颠覆了传统的知识承载和传播手段,成为教育界新的亮点。通过广泛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课堂得到有效融合,不同地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文化差异得到交融,孕育出跨越地域的教学共同体。下一步,小学综合学科团队的支教教师将通过智能教学终端,与叶城的同事交流融通、深度合作,运用“同侪课堂”实现异地同步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教研新形态,让距离变成我们友谊的纽带,时空变成我们共同承载的舞台。帮助教师“智能手拉手”,实现教育扶智行动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上海援疆教师:赵轶睿朱慧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3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