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在新疆,在伊犁有一座山,位于今昭苏县西南,距昭苏县城60余公里。

这座山叫格登山。昭苏是新疆伊犁草原地带,这里水草丰茂,广袤秀丽,一直都是我国最著名的大草原之一。格登山耸立在这里,仿佛一位永不衰老的士兵,守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对于此山,林则徐有诗云:“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让林公回看的不仅是这里的秀丽山水,更有山上的家国情怀。

今天的人们是这样理解这4个字的:家,生开始的地方,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国,生理想的源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情怀,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它们因为格登山而深入当地人的内心,并且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让格登山扬名的是多年前的那一场战争。史书里把这场战争叫做格登山之战,即清廷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年(年)春,清军分两路进兵伊犁,沿途准噶尔诸部相继降附。准部首领达瓦齐集聚万余人依格登山(今新疆昭苏西南特克斯河北岸)列阵,被清军击溃,降者过半,达瓦齐率残部奔南疆乌什,为乌什城伯克渥集斯擒献清军。

清军在格登山之战中歼灭了准噶尔部军队主力,达瓦齐被押解至北京,强盛数世纪的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这也标志着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地区长达五百余年的统治完全结束。

战后的年,清廷在格登山上立了一块碑,叫“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简称“格登碑”。

碑石为青砂石质,由清官兵余人从南疆叶城县运进,整个立碑事宜由伊犁参赞大臣督办。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保存基本完好。碑额两面均刻二龙戏珠图案,正面中部刻竖书“皇清”二字,背面中部刻“万古”二字。碑座两面雕刻万里碧波烘托出一轮朝日的图景。碑身两面竖书阴刻四种文字的碑文,正面为满文和汉文,背面为蒙文和藏文,其中汉文碑文共计8行字,用四言叶韵体写成。

碑文由乾隆皇帝亲撰,记述当年清军在格登山平定准噶尔部叛众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赞颂格登山之战中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据说,乾隆皇帝曾为西域书写过4块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御碑,这是目前仅存的一块。与这块碑相伴的还有一个“小人物式”的大英雄,他在格登山上创造了战争的奇迹与神话。

这个大英雄叫阿玉锡。他的生卒年代,今天我们已经说不清了,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大英雄。他是蒙古准噶尔部人,曾因有罪应锉臂,后转向清廷投效。乾隆帝闻其勇敢善战而召见,赐银,擢侍卫。在格登山之战立下战功,乾隆为之作歌,后被封为散秩大臣,列入平准五十功臣之中,召郎世宁为之作《持矛荡寇图》,画像悬挂于紫光阁。

阿玉锡立下的战功就是我们说的他创造的战争的神话与奇迹。战争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年,5万清军跋涉千里,兵不血刃,长驱直入,作为准噶尔部总台吉达瓦齐听着就怕了,只好率近万人退据格登山。清军渡过伊犁河,追至山下。五月十四日,清军前锋将领派出阿玉锡等人率22骑前往侦察,他们利用在服饰、语言等方面的有利条件,顺利到达山顶。

这时候,天黑了下来,阿玉锡他们看到达瓦齐所部已处于被包围的状态中,士气极其低落,决定在夜色掩护下,直捣达瓦齐的大营!于是,阿玉锡他们拍马横矛,搴纛大呼,枪矢并发,声震山谷。达瓦齐所部早已失去斗志,听到枪声喊声,如临大敌,顿时溃如山倒。结果,阿玉锡他们共擒获叛军大小首领20余人,降者人,达瓦齐率残部落荒而逃。

问题就在这儿来了,它让很多人难以相信:去捉多只鸡,20多个人一时也难办到,阿玉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对此,我们想说的是:正因为人不是鸡,才被阿玉锡他们捉到了。原因很简单,鸡不会等着人去捉,但人会,他们会选择放下武器投降。所以,在某些时候,捉人被捉鸡容易多了。

“格登碑”刻的是英雄的事迹,是为了让人们来铭记。历史学家吕思勉说,清朝的武功,以统一准噶尔之战后为极盛。天山南北路既定,葱岭以西之国,敖罕、哈萨克、布鲁特、乾竺特、博罗尔、巴达克山、布哈尔、阿富汗等,都朝贡于清,仿佛唐朝盛时的规模。但是,这光景很短,年(同治三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民暴乱影响下,新疆天山南北也爆发了起义,后因领导者自身蜕变或封建主窃取领导权等故,出现了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五个割据政权,最终导致阿古柏入侵新疆,而英俄的介入,又进一步使新疆问题严重化。

年,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胜利,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此时,格登山及特克斯河以北、伊犁河以南的大片国土(今新疆昭苏、特克斯、巩留三县)仍被沙俄强占。年,在左宗棠的军事威慑下,外交官曾纪泽、大臣长顺等据《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抗词力争“格登山是我国镇山,上有高宗纯皇帝勒铭格登山之方碑”,终于使我国在次年将上述地区收复。因为“格登碑”的存在,铁证如山,当年根据《伊犁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划割土地时,沙俄才没有能够从我国西北侵吞去更多的疆土。

“格登碑”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年由国家拨款,重修圆弧形的碑亭,碑身被嵌入亭内。年国家又拨款建起了飞檐碑亭,并用钢筋栅栏围圈起来,正背两面设了铁门。4年建设格登山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年投入使用。基地现有临时展陈面积平方米,历史文物若干,向人们述说着“格登碑”的由来及其历史意义。

格登山是一座圆形小山,“格登”在蒙古语中意为“后脑勺”。但边疆的人们格登山的历史甩在“脑后”。格登山距哈萨克斯坦不到2公里,“格登碑”距被称为“军垦第一哨”的松拜边防站哨所只有米。这里不仅有着历史的见证,更有戍边人家国情怀的传承。

“军垦第一哨”位于特克斯河与苏木拜河交汇处,是一座“品”字形的三层楼建筑,也是一座“永不换防的哨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六团的职工群众,在这里一边放牧一边巡逻,一代代地出色担当着优秀的护边员的角色,屯垦戍边、保家卫国。虽不曾有过格登山之战一样的轰轰烈烈,但年11月,香港卫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强疆梦》将镜头聚焦七十六团,拍摄了该团六连民兵在边防线上巡逻的场景以及民兵在“军垦第一哨”工作、生活的场景,让“格登碑”同样成为了他们戍边见证。

图片:若愚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