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pf.39.net/bdfyy/bdfzj/220709/11164657.html

用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简单指标,就是城市首位度。首位度的研究无疑是20世纪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直到今天,这种首位城市远远大于第二位城市的特征仍然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看到。首位度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后,广泛地应用在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中。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发现很多网友特别热衷于各省首位度的研究,但是这些网友又不专业,已经完全误解了首位度概念,这些网友以为首位度是指各省GDP第一大城市与第GDP第二大城市的比值,他们根本不知道首位度是指的城市规模,而城市规模也不是市域人口规模,而是城市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有事情也包括流动人口数量)。

其实省会城市的首位度高了未必就不好,低了也未必就好,需要根据各自省份的情况来分析。比如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尽管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首位度是全国各省中最高的,但是乌鲁木齐市首位度超高的原因并不是乌鲁木齐市城市规模太大,而是由于新疆城市体系中缺少第二层级的城市,第三层级的城市如库尔勒市、喀什市、伊宁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阿克苏市等城市太小,导致乌鲁木齐市首位度过高。因此,乌鲁木齐市并不需要降低首位度,反而需要乌鲁木齐市进一步培育成特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带动新疆整体发展。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研究一下全国各省会城市的首位度。

一、传统城市首位度的概念

城市首位度这一概念是由杰斐逊(在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主要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集中程度。在数学方法上表示通常为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比值。杰斐逊之后不断有学者认识到这个比值的意义,首位度的应用对象也幵始慢慢地向更小的区域发展。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城市首位度越高,代表着首位城市在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越处于控制与主导的优势地位。

杰斐逊在解释首位法则时,表示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人得异乎寻常。那么,首位度在数值上的意义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呢?马歇尔对他这句解释中的“大得异乎寻常”提出了具体量化的解释。他的量化标准为:首位度指数人于的城市是首位城市,其中苗位度人于小于的时候属于中度首位分布,首位度大于的情况为高度首位分布。这一个标准被广泛地适用于各种首位度数值分析中。

有学者进一步地解释为当首位度处于到时,地区的城市结构较正常,首位度越接近表明城市双核发展的趋势明显;当首位度处于中度分布时,地区的中心城市规模大、凝聚力强;当首位度超过时属于危险的极不合理的城市体系分布,人口、资源的过分集中导致其他城市发展受限,反之首位城市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其他的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认为当首位度为时,也就是符合标准的首位分布时,一个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资源占有和分配较合理;而当出现一个地区的首位度出现极端情况超过时,那么区域内各城镇处于一种极度失衡的发展状态,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二、以省会城市为首位城市的首位度

在进行首位度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很早就注意到行政中心与人口集聚变化的相关性的问题,比如在对各国家的首都的首位度数据进行研究时发现,如果首位城市是行政中心,那么这个国家的首位度一般是增长的。在国内的研究中,严重敏、宁越敏等专家在《我国城镇人口发展变化特征初探》中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高速阶段,其中省会城市的发展更是夺人眼球,在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有多个是省域内人口最大的市,只有河北、安徽、四川、内蒙古的人口在全省排名中并非第一位。因而特别对首位度的原始公式进行加工,提出了以省会城市为首位城市计算首位度的方法,从而来表达省会城市在全省中的地位。

公式为:省会城市首位度省会城市人口规模除省会外最大人口规模在对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比较中也发现,中国各省省会的人口规模拥有绝对的优势,绝大部分占据整个省第一的宝座,只有多个省份(内蒙古、福建、广东)的省会人口小于其他城市,但仍旧保持了第二位的优势,并且跟第一位的规模保持着较小的差距。因而,本文也采用以省会城市为首位城市计算首位度的方法,可以反映出行政中心与人口中心存在极强的相关性。

三、中国省会城市首位度

中国省会城市旳发展优势相对于一般城市,省会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优势,包括:省域中心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省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由于政治管理的需要,省会一般处于省区的中心或重心位置,如在选择安徽省会的时候,主席便称“合肥好,居院之中,可为省会”,从而把省会从安庆迁到合肥。再如太原、贵阳、成都和广州等都位于省的中心位置,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这样可以形成与周围距离都比较近的形势,有利于政治控制,也方便城市的内外联系和交流。

同时省会城市一般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很好地跟省内外进行联系。在历史上,哈尔滨便是依靠中东铁路(滨州线)和南满铁路(哈大线)以及松花江航运的交通优势成为黑龙江乃至东北的交通中心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最终取代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另外长春、石家庄、郑州等能够成为省会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

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中心,其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中心建设有着独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很强的内在协调性。省会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两级军区首脑机关等省级党政军最高决策机构和群众团体的所在地。它具有全省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同时拥有编制中长期规划、调整生产力布局,财政投入安排,重点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制定地方法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指导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特殊影响力。由于其政策信息中心的地位,省会也是国内外金融机构、财团、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总部及外省市政府派出机构的首选地。因而省会不但拥有对整个地区的掌控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服务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发达,尤其是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发达,服务的范围几乎是整个区域。

除此之外,省会城市一般具有文化中心的功能。省会城市中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从增长极发生的角度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历史时期工业布局的优势解放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在产业布局等方面通过选择少数交通方便,原有基础稍好的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发展其侧重点在中心城市,而这些中心城市又几乎全是传统的省会。“十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把建设重点放在具有重工业基础的东北地区,以及武汉、包头、兰州、西安、太原、郑州、洛阳、成都等工业基地丁加栋。可以发现这些工业基地除洛阳外都是省会地区。在上世纪年代中期到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时期,除发展中心转移到西部地区之外,仍旧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布局在原有基础较好的省会中,以致其后发展中,众多的国有企业聚集于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工业力量薄弱。

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当中,各地政府往往选择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巾心城市,依托它参与区域竞争,这个巾心城市便是省会城市。从而省与省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更明确地讲已经变成了省会城市之间的竞争。省会城市的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也较齐全,有利于承接国内和国外的产业转移,若不发挥省会城市的支撑作用,对投资尤其是对外资的吸引能力便非常有限。

因而,各省都希望并且已经选择通过投入支持巾心城市的发展,从而在区域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投资进入,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如杭州提出发展“省会经济”,依托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独特区位资源,通过以生产要素的集聚和经济福射的功能,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经济。年山东省也提出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力图通过济南市,发挥省会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构建区域性的金融、科技、物流和人才中心,在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增强中心城市的福射带动力,发展省内周边区域。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其发展道路具有了鲜明特点,形成了主要依托城市群为轴心的城镇化发展的路线。除京、沪、穗为中心的三大都市群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之外,还有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发展次级域性城市群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会城市一般为省内的经济中心,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区通常以省会为中心,通过高铁、高速等高效通行走廊将邻近的地级市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和首都城市群相比,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群是第二个层次的城市群,是带动省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目前,这类城市群的雏形已现,规划思路明确,发展活力正旺。如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等等,都是在以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省会城市为中心,试图通过省会的福射和带动作用,使周边地区迅速发展起来。这样的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省会城市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

从种种因素看,省会城市与一般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在人才智力资本、产业基础、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因素、货币资本等各个方面,这些优势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省会城市规模增长快于非省会城市的重要因素。

四、我国省会城市年和年首位度分析

(一)年各省会城市首位度

根据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地级市市区城镇人口为基础经过计算得到以下首位度。27个省、治区的首位度数值跨度较大,最人的乌鲁木齐达到8.08,为高度首位分布,省内市区人口大部分集中于乌鲁木齐市。最小的内蒙古自治则仅为,小于1。

通过研究发现,超过18个省份(个省、自治区)首位度保持在以上,其省会分别为乌鲁木齐市、西宁市、昆明市、成都市、西安市、武汉市、兰州市、拉萨市、贵阳市、哈尔滨市、海口市、南昌市、银川市、长沙市、合肥市、长春市、郑州市、太原市。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的省份城市规模为首位分布,全省人口集中度高,省会城市是全省的中心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这些城市中除海口外都位于内陆地区。越靠近西北和西南地区,首位度越高。首位度大于的有新疆、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北、甘肃个省,其中西部地区的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占据前位和第位。中部地区湖北,陕西的首位度也位于以上。

首位度小于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城市,表明这些地区空间分布、资源占有和分配并没有很强的集聚度,省会城市的集聚能力小于扩散效应,非省会城市发展迅速。首位度小于但大于的城市有6个,为杭州市、南宁市、南京市、沈阳市、石家庄市、济南市。这些省会城市依然保持着全省最大城市的地位,但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不大,省内的格局为双核发展,但省会仍旧保持着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的首位度小于,表明省会城市并非该省最大人口规模的城市,省内有比省会人口规模要大的城市存在。

第一类是特大城市广州市所在的省份广东省,虽然人口规模巨大,然而从首位度看却是较低的,表明广东省多核发展模式。将这一型称为高级成熟型。

第二类辽宁、江苏、浙江、黑龙江四个省份,省会人口规模较大,然而首位度较低,基本位于左右。这类省份中省会城市是地区的核心城市,带动地方经济。另一方面,次级城市发育较为成熟,处在较为合理稳定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状态。可称之为高级平衡型。

第三类是内陆地区重点开发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四川省、陕西省和湖北省,其省会城市成都、西安和武汉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分别是重点加快培育的成渝、长江中游、关中天水城市群的增长极城市,是超越省界意义存在的大区中心城市。三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在万之上,但在省内,二级城市明显发育不够完全,造成首位度较高的结果。可称这一类城市为高级首位型。

第四类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有10个省份,分别是山西、安徽、湖南、吉林、河南、广西、河北、福建、山东和内蒙古自治区。这一类型的省份中省会城市的规模中等,主要在万万之间,首位度绝大多数处在左右。这一型的省份中城市规模和城市结构都较正常合理,可以称之为中级平衡型。

第五类包括云南、新疆、青海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其省会城市规模中等,但首位度处在较高的水平。一方面这些省份处在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较少,这是省会城市人口规模不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发展机会较少,导致整个城市体系的发育不完全,这也是其首位度高的原因。称之为初中级首位型。

第六类有海南、宁夏、西藏、江西、贵州、甘肃六个省份,这一类省份的省会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在万人口上下,首位度大部分在之间,达到了中度首位分布状态。然而在这个类型中,海南、宁夏、西藏三个省份其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小,中小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为明显的城市体系发育不完全,江西、贵州、甘肃三个省份是省会人口规模小,缺少二级城市,整个城市体系出现断层。因而将这一类称为初级首位型。

(二)年各省会城市首位度

根据年国家住建部发布的《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我国27个省会(自治区首府)首位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超高首位度省会城市,首位度高于5.0。分别是6.4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2的陕西省会西安市、6.1的青海省会西宁市、5.6的湖北省会武汉市、5.3的四川省会成都市、5.2的云南省会昆明市。

第二类是高首位度省会城市,首位度高于3.0,小于5.0。分别是4.8的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3.8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市,3.7的吉林省会长春市、新疆兵团的第一大城市石河子市(兵团机关位于乌鲁木齐市)、甘肃省会兰州市,3.5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3.3的海南省会海口市,3.0的山西省会太原市、河南省会郑州市。

第三类是中等首位度省会城市,首位度高于2.0,小于3.0。分别是2.8的湖南省会长沙市,2.5的贵州省会贵阳市、安徽省会合肥市,2.4的浙江省会杭州市,2.1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第四类是低首位度省会城市,首位度高于1.0,小于2.0。分别是1.6的江苏省会南京市、江西省会南昌市,1.5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辽宁省会沈阳市,1.2的山东省会济南市,1.1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第五类是超低首位度省会城市,首位度小于等于1.0。全国只有两个省份,分别是1.0的广东省会广州市,广州市与深圳市并驾齐驱;0.9的福建省会福州市,福州市也是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小于省内城市的省会,因为尽管福州市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泉州市成为了福建省GDP第一强城市,但是城市规模还是要小于副省级市的厦门市。

五、关于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首位度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大城市是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从历史上能够跟乌鲁木齐市(迪化市)抗衡的伊宁市和喀什市,如今早就不是乌鲁木齐市的对手了。乌鲁木齐无论从城市规模,还是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新疆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与乌鲁木齐相抗衡。

乌鲁木齐的城市首位度有多恐怖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来带大家看一看:乌鲁木齐市的经济首位度达到了2.17(乌鲁木齐市年GDP为亿元,昌吉回族自治州仅为亿元),我国省会首位度最高的省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首位度高达6.4,超过首位度6.0的极端值了。新疆的第二大城市库尔勒市城区人口规模仅55.57万人,第三大城市喀什市城区人口规模只有48.08万人,说明新疆自治区急需培育一个或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了。

尽管乌鲁木齐市的城市首位度已经是全国27个省会中最高的,但是乌鲁木齐市的城市规模却并不大,目前乌鲁木齐市虽然全市人口万人(年为万人,年七普为万人),但城区人口仅有万人,属于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万—万的城市),距离特大城市(城区人口万—万的城市)还有约万的差距。这说明乌鲁木齐市城市规模并没有达到全国中心城市增长极功能,还需要继续努力发展。

那为什么乌鲁木齐市的首位度如此之高呢?原因就是新疆第二大城市实在太小了,新疆竟然没有Ⅱ型大城市(城区人口万—万的城市),中等城市(城区人口50万—万的城市)仅有一个库尔勒市,而且库尔勒市城区人口刚刚达到中等城市的标准线。除了库尔勒市以外,新疆其余的城市如喀什市、伊宁市、昌吉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阿克苏市、和田市、哈密市等都是Ⅰ型小城市(城区人口20万至50万的城市),库车市、奎屯市、阿拉尔市、博乐市、塔城市、阿图什市、吐鲁番市、五家渠市、北屯市、乌苏市、阜康市、沙湾市、阿勒泰市、霍尔果斯市、图木舒克市、可克达拉市、铁门关市、胡杨河市、昆玉市、新星市、双河市、阿拉山口市等都是属于Ⅱ型小城市(城区人口少于20万的城市)。

因此,新疆既需要继续培育壮大乌鲁木齐市,把乌鲁木齐市打造成为城区人口超过万的特大城市,真正成为带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增长极,还需要培育两三个城区人口超过万的Ⅱ型大城市。目前具备条件的城市也只有喀什市、伊宁市和库尔勒市这三座城市。同时,需要把金三角的奎屯、乌苏和独山子合并为一座地级市,推动石玛沙一体化(石河子市、沙湾市和玛纳斯县)、阿温一体化(阿克苏市、温宿县),把奎独乌、阿克苏、石河子打造成为城区人口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还需要推动奇台县、莎车县、焉耆县、若羌县、新源县、拜城县、巴楚县、叶城县、额敏县等县撤县设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