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11月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学生们在农场运送蔬菜(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明德启南中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与实践,与社区共同建立“至善农场”作为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基地。农场收获的成果一部分运送到学校食堂进行加工,让学生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部分由学生志愿服务队赠送给学校周边的养老院。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我最想去北京天安门看看。”“你的梦想会实现的。”两位来自新疆的“足球小将”在视频最后一幕说出自己的愿望。

这支由暨南大学“传播中国”社会实践团拍摄的《和田少年足球梦》短视频,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Twitter平台转发,并配文“来自新疆的小足球运动员有大大的梦想”,一时间火爆国内外平台。

去年9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6名师生组成社会实践团,奔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叶城县、和田地区民丰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记录下发生在新疆的故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播种绿色的故事、在“生命禁区”守护楼兰古城的故事、新疆塔吉克族普通家庭巴西书记一家的日常故事、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力亲手打馕并前往未婚妻家提亲的故事、莎车巴扎的一处露天理发铺发生的剃头匠与客人间的故事……

“用青年语言来讲出中国故事,以青年的视角来认识中国的道路,以青年的思维来解读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是“传播中国”社会实践团所秉持的理念。在没有固定脚本、没有事前策划的创作中,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山河,用心感受着祖国大地的律动。

“亲身触摸最真实的新疆,用镜头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你眼中的新疆是什么样的?

“或许你眼中的新疆是美的,但你未曾踏上过新疆这片土地,很难感受到新疆真正的美。”在广播电视专业本科生郑永煌看来,新疆的美不仅仅是美景和美食,还有当地牧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美。

在郑永煌所在小分队拍摄的短视频《巴书记的一天》中,他们对新疆塔吉克族普通家庭巴西书记一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跟拍。巴西是村里牦牛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这片距离村子20公里左右的牧场是他每天都要巡视的地方,当地牧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巴书记”。两天的跟拍,让同学们了解了塔吉克族人如何在高原上挖紫皮土豆,如何饲养高原牦牛,当地的孩子如何生活与学习……塔吉克族守护在我国边疆,世世代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至今保留着淳朴浓郁的风俗民情。如何将他们的真实生活呈现出来?

拍摄前,郑永煌还在为当地的拍摄条件和难度而担忧。“本来想泥土路可能会多一些,但这里竟然修起了一条完整宽阔的公路。”一路上,小分队遇到了运送物资的大货车、前来旅行的游客,他们惊叹于当地“既有原始的自然美,又在向着现代化发展”。

“每个人都在用双手去创造幸福。”在巴西书记工作的牦牛场,他们见到了牧民生活的不易,但同时又感受着当地牧民的勤劳和乐观;巴西的妻子是村里计划生育的宣传员,在跟随她骑摩托车去往村民家中宣传政策的路途上,他们看到了女性的坚强和自立;在当地的学校里,他们看到了对摄像机有些好奇,争先恐后地挤到镜头前展示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非常可爱,他们对着镜头比爱心、露出纯真的微笑”。

“我们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一支叫作《莎车十二时辰》的短片中,他们从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记录下了新疆南部莎车县每个时辰的生活场景,缓解疲劳的舞蹈、此起彼伏的音乐、成群结伴的孩子们……“我们记录下的是莎车人寻常的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他们热爱生活的见证”。广告学专业本科生迪丽拜尔·图尔贡是维吾尔族人,那是她第一次去莎车县,用她的话来说,这既是一次带同学了解自己家乡的实践活动,又是一次重新认识家乡的不寻常之旅。

“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宝藏’的地方,当我用另一个视角去感受她,就会发现当地居民的热情善良和淳朴太具有感染性和吸引力了。”如今,已经毕业的迪丽拜尔·图尔贡回到家乡从事广告设计工作,那段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我感动于身边的同学对家乡美食、文化的喜爱,也希望我们新时代新闻专业学生可以用专业知识将祖国文化传播得更好。”

“读懂中国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

在黄沙和石砾组成的荒芜之海中,有一群人十几年来默默坚守在罗布泊深处的楼兰古城。他们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在这里?他们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去往罗布泊腹地的实践小分队,用镜头讲述了守护楼兰文物的故事。

林爱珺是这支小分队的带队教师,在她看来,当学生们真正接触到这些人,自然而然就会唤起好奇心。“学生们会去探究为什么有人能够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上,扛过孤独、耐住寂寞,为什么有人把保护楼兰文物的工作当成了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最终影片中呈现的故事就是学生们得到的答案,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内容”。

在林爱珺眼中,这次实践就是一次“真枪实战”的纪录片创作过程,“传播中国”实践队的每一名学生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球”,他们用青春热血点燃了一颗又一颗小星球。

以前,学生们更多地是通过新闻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对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改变,缺少了解。“总觉得方针政策离自己很遥远,但当切身体验之后,才发现惠民政策就在身边,它们正在一点点地改变着大家的生活。”黄俊嘉惊讶于当地学校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有一些中小学的教学设施甚至比沿海地区更加丰富,“我们亲眼见证到国家政策可以让每个地区同步发展,这是最让我心潮澎湃的”。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做到真正了解中国,才可以更好地去传播中国。”教师王明亮发现,在实践过程中最能打动学生的往往是细节。他带领学生小分队去往的是位于喀什地区的一所民族中学,调查当地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的情况。实践队发现,当地的学生、居民都会将普通话称为“国家通用语”。后来,在实践队的短视频作品中,他们特意将包含着“国家通用语”二字的画面剪辑为短片中最特别的一幕。

“意料之外的捕捉,往往比事先预设的场景更加有吸引力。”王明亮觉得,当不再给学生设置采访和拍摄的“条条框框”,他们反而能发现更真实、丰富的故事。“我们没有‘明天要去哪个地方、去采访谁、采访什么’的限制,就让学生自己去城市、去人群里发现主题。他们走进基层的这段经历,远比书本上学来的‘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更加深刻。”

“一位中国青年就是一颗传播中国的火种”

“既然是用青年的声音传播中国,那我们的作品就要真实,既要感动创作者,给读者带来感同身受的共鸣,同时还要打动国外的年轻受众。”嵇美云是《和田少年足球梦》小分队的指导教师,在谈起学生的创作历程时,她觉得这是一次当地学生和实践队相互滋养的过程。“当地学生想去北京、想去实现足球梦想的愿望,就是一份国家认同感的传递,在同龄人间碰撞出来的情感力量,远远超越其他任何手段。”

专业与实践的碰撞,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有意思的“火花”。去新疆之前,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技能训练营,摄影摄像、视频剪辑、影视制作、非虚构写作……

王明亮觉得新时代的新闻学子要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要用真实的声音讲述真实的故事,“00后学生总会带来一些奇思妙想的惊喜,他们的自信、勇敢和坚强也代表了中国希望和未来,每一位青年都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

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汤君妍也收获了更大的“惊喜”。这次新疆之行,实践队接触到了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们,汤君妍被一位又一位青年志愿者身上展现出的信念和勇敢深深打动着。回校之后,她便发起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用文字、视频、H5等形式讲述青年志愿者在西部的真实生活,“我近距离感受到中国青年选择扎根西部的无畏梦想,我希望他们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感染更多的青年加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许子威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