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5月10日电(记者陆中秋)新疆喀什地区的莎车县,是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这种口传的民间音乐艺术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莎车县维吾尔族的村落里,有一批批民间艺人,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着这门独有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
十二木卡姆在莎车古城上演出摄影:丁建芳
沙漠上的十二木卡姆精彩展现摄影:邓微微
木卡姆来自阿拉伯语,本意是地点、法律,作为音乐术语,指的是大型套曲,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16世纪中期,美丽聪慧的阿曼尼莎罕嫁入叶尔羌国成为王妃后,在宫廷乐师的帮助下,收集整理了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木卡姆歌曲,并将其编为十六部规范化的套曲,后来又演化成十二部,“十二木卡姆”由此得名。出自宫廷的十二木卡姆在流传至今的各种木卡姆中,最为华丽典雅,编排也最系统化,被学者称为“雅乐”。
漂亮的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女演员摄影:热合曼江
每一套木卡姆都由“琼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部分组成。“琼乃额曼”唱出维吾尔族人的精神追求;“达斯坦”是用音乐讲故事,维吾尔族自古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悲壮英雄事迹、优美诗句,都在“达斯坦”的歌曲和舞蹈中呈现;“麦西热甫”成为欢乐的高潮,人们和着重复不断的旋律尽情歌舞。每套木卡姆有20至30首乐曲,如果把十二套完整地表演下来,大约需要24小时。
十二木卡姆在阿曼尼莎罕公主的故居演出摄影:丁建芳
演出闲余的古丽们摄影:美琳达
这些民间艺人没上过正规的艺术学校,但从童年起就开始学习十二木卡姆,这些由村民和家人组成了一个个演奏团,经常有组织的或者受邀为客人表演。还前往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其中年6月,两个大胡子老汉、国家级木卡姆传承人如孜和吐尔孙牙孜,跟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日本进行演出,架起了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莎车民间艺人十二木卡姆演出团队摄影:邓微微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莎车县文旅局非遗项目负责人丁建芳介绍说:“自古以来,新疆地区流传着四种风格不尽相同的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其中,十二木卡姆因规模最庞大、结构最完整而最具代表性。十二木卡姆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灵魂,是人类口头艺术里少见的瑰宝。”
(图片作者授权同意中国日报网使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