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巴旦木种植历史已有上千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颗颗果实从古波斯国翻山越岭来到新疆,逐步发展成为新疆莎车县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今,莎车县做强92万亩巴旦木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走出一条“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发展之路。
品牌创建赋能为乡村旅游提质添彩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昆仑山北麓、美丽的叶尔羌河畔,大片大片的浅粉色巴旦木花次第绽放、馨香扑鼻。
每年随着巴旦木花季到来,莎车县都会举办文化旅游暨巴旦木花节,在各地种植园中,文艺演出、农民画展、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展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赏花、游春。
近年来,莎车县大力实施线上线下农产品“走出去”战略,落实托市收购政策,全力打造“莎车巴旦木”品牌,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擎带动作用,采用“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借巴旦木花“做文章”,发掘保护叶尔羌河流域轴线自然风光带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旅游观光业、养蜂业、林果业为主的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莎车县恰热克镇阿瓦提村种植户艾山江·吐合提家有10亩巴旦木,由于科学管理、技术到位,去年巴旦木获得大丰收。“今年,巴旦木的长势比去年还好,按照往年的行情,每公斤巴旦木可卖到38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的日子比蜜甜。”艾山江·吐合提说。
政策引导扶持让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从目前的挂果情况看,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近日,莎车县恰热克镇协海尔买里村种植户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说。
在协海尔买里村千亩丰产园,成片的巴旦木树随风摇曳,煞是喜人。种植户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一边查看巴旦木挂果情况,一边观察林间套种的万寿菊的生长变化。“树上有‘金果果’,林下有‘致富花’,一举两得,收入不发愁,日子有奔头。”这是协海尔买里村发展巴旦木特色产业的生动写照。
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家一直栽种巴旦木树,早些年,因为没有认真打理,挂果率不高。“看见邻居家的巴旦木收入达10余万元,我就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种植技术。”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说。
如何修剪、怎样施肥、何时喷药……翻开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的农事记录本,只见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大本。他不停地琢磨,不断地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身边懂技术的人请教,慢慢地掌握了巴旦木修剪、施肥等管理技术。在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的悉心照料下,他家的巴旦木长势越来越好,收入一年比一年多。“1亩巴旦木的收入是元至元,加上林下套种的万寿菊,1亩地的收入可以达到元。”阿布都卡地尔·于斯普说。
如今,莎车县各乡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巴旦木种植队伍中来,巴旦木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科技支撑保障促产业链条优化升级
“政府每年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化肥,还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管理技术,巴旦木的产量越来越高、销路越来越好。”莎车县恰热克镇萨依吐格曼村村民阿布力米提·赛买尔说。
近年来,莎车县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巴旦木产业带动作用,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果品加工企业进驻,延长产业链,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同时,招聘当地富余劳动力参与巴旦木的破壳、分级、分拣等工作,并进行深加工,开发研制巴旦木系列休闲食品,巴旦木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以前凭经验种果树的村民,现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掌握了标准种植、管理和采摘技巧,尝到了“摇钱树”的甜头。“我们成立了巴旦木研究所,主要研究增产增收技术,并通过资金和项目支持,招聘了余名技术人员,为巴旦木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莎车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莎车县因地制宜,依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种植、收购、深加工为一体的巴旦木产业链,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12万农户依托巴旦木产业实现稳步增收,巴旦木产量由年的6.2万吨增加到年的9.5万吨。
巴旦木果肉有丰富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年,新疆亚胜医药有限公司维医生物科技开发制品厂收购巴旦木1.8万吨,促进余人就业,该厂致力于巴旦木深加工、精加工,研制的巴旦木汁、巴旦木油、巴旦木粉等高端产品远销多地。
围绕产业发展,新疆巴旦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莎车县举行。与会专家就莎车巴旦木的历史来源、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技术、品种价值和资源优化、品种优化、普及种植、经济效益、未来之路等建言献策、规划前景。
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莎车县巴旦木产业走上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