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日报记者靳晓燕
有人问黄文秀:你是全国最优秀师范高等学府毕业的硕士,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为什么偏偏要回到贫困山区?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但总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有一群年轻的北师大公费师范生,他们同文秀的选择一样,回到家乡,回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牢记嘱托、奉献自我,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古丽加汗·艾买提爱笑,当她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时,她说:“我最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成为北师大公费师范生。”
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并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古丽加汗·艾买提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扎根基层、奉献家乡教育事业的决心,这成为她追梦路上最大的动力。古丽加汗·艾买提践行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书写青春。5年时间,从乌鲁木齐市二十三中到喀什地区叶城县第三中学,她已经从一个“小菜鸟”成长为可以讲经验、讲方法、讲技巧的骨干教师。
毕业季,又有一批北师大学子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而他们自己,也将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因为被需要,找到了梦想真正的含义,就是将“小我”融入“大我”;因为被需要,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就是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努力,离自己梦想中那方安身立命的三尺讲台再近一点”
难忘心中燃起的教师梦。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古丽加汗·艾买提就特别热爱那方讲台、那块黑板、那些粉笔。“我就觉得这个位置将来就应该属于我。”
年,作为新疆地区民语系统高考文科状元,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选择了免费师范生。预科2年、大学4年,在北京求学的6年,古丽加汗·艾买提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为的就是“离自己梦想中那方安身立命的三尺讲台再近一点”。
就在那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苟晓龙同学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发言,各种荣誉光环下的他低调纯朴。毕业之际,他选择了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愿意做“成就他人从而成就自己”的教师职业,是苟晓龙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性格爱好与全家商讨后做出的最终选择。他践行着“人,不为一己而生”的人生信条,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奋斗。
决心愈强烈,信念愈坚定。从没接触过的古文和英语,让初入大学的古丽加汗·艾买提一次次掉下眼泪,心中的教师梦让她永不言败。每天坚持晨读,从古文最基本的文字音韵学起,一到周末就去国家图书馆借阅书籍,而今她可以流利地浏览和背诵大量古籍;技能实训课上,为了提升教学能力,她每天坚持在公共水房的镜子前练习讲课;她还自学手语和盲文,希望能够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好基础。
“我的大学没有太多的华丽篇章,但充实而有意义;我的青春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但踏实而有价值。”古丽加汗·艾买提说。
支教、实习、参与“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评选调研工作,让他们离学生、离教师更近,更理解教师意味着什么。
“让我深深爱上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在岩口,每次只要我们去支教,孩子们总是那么兴奋;平时上课,他们会偷偷把舍不得吃的山里红、野草莓塞给我们,还问我们很多大山外的事情。看着他们晶亮的眼睛,我感觉到了成为一名老师是多么光荣。”朱启平回忆。
4年,跨越5省,6次支教,近个日夜,张慧在一次次支教实践中坚定了为中国而教的信念。
“何以为师?”张慧也一次次地问自己。“白寿彝先生说:以学识。所以他90高龄仍然笔耕不辍,铸成《中国通史》。莫言先生说:以仁爱。所以当他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时,仍然念念不忘感恩母亲。郎平学长说:以信念。所以她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古丽加汗·艾买提师姐说:以情操。所以她愿意从乌鲁木齐调往叶城,不计得失。他们是我们亲切的师长,是和我们同饮一瓢水,共沐一份春光的北师大人。”
“木铎金声的洗礼,朗朗校训的浸润,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有了兼济天下的气魄,而非为一蔬一饭苟且。”人们至今仍会谈起张慧在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她追求的,不仅仅是教师这一份职业,而是成为师匠。
分秒构成了日夜,日夜构成了年华。在北师大的求学生涯也成就了他们自己的芳华,沐浴着木铎金声,见证着薪火相传。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的林蔚高三时参加了北师大自主招生考试,自愿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的她,延续着她的优秀,获得过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高中组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等荣誉。在第一年工作时,经常为了备好一节课,“动手动脚找材料”到深夜一两点;从教5年,她的教学笔记、教学反思本已经占满了整整一排书架;多少次在走路时,因为思考某一个教学环节的流畅性,撞上了电线杆……过程固然辛苦,但是这种尝试和实践让她和学生们都能够一同去追索历史学“求真”的历程,体会到历史学超越时间、空间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历史、爱上历史学习。
“可能学生们高中毕业后并不会选择历史学专业继续深造,但是,我想真正的历史教育是,哪怕学生们忘了具体的史实、记不清历史人物作过哪些历史贡献了,但是他们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林蔚说。
部属师大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补充的优质来源,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要的源头活水。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对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做了系统全面规定。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升级为“公费教育”。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择优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加入公费师范生队伍。
“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是最后的一堂课,然后用智慧、青春和激情将它完美演绎”
“如果我能够活80多岁,那么我可以在毕节一中潜心工作60年,我希望我生命凋零的时候,一定是我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个的粉笔字。”翻阅朱启平在QQ上的文字,禁不住地感动。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他来到毕节一中,迎来真正意义的上第一批学生。每堂课他都会在教室来回走动,都会用心灵感知每位小伙伴在课堂上的表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在睡梦中看到学生最美的样子和课堂上最好的表现,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曾经,他教四个高二和一个高一,是高二(22)班班主任,同时要辅导高二(22)班数学,每天时间全部奉献给备课、教学和辅导学生,每天日常日程安排精确到分钟。有五百多个孩子走进他的生命,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成长都牵动着他的心,没有时间抑郁和低沉。
给班级学生写信,成为他教学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是中午,有时是凌晨,有时是半夜。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每一个名字绝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他们都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跃动的灵魂。”
“我不把你们培养为解题的机器,在我的课上,你们会感到做人的尊严,感受到学习魅力、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我希望因为我的存在给我的学生带来幸福。”朱启平在心里告诉自己:“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里最后一天,然后用心去珍惜;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是最后的一堂课,然后用智慧、青春和激情与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将它完美演绎。”
给学生带来幸福的老师也有着别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林蔚与学生的“通信”成为“传统项目”,积累了几万字的信件。这些都成了她和学生共同的记忆,珍贵的“财富”。
“每天能看到学生的进步便是最大的幸福。”隔着话筒,也能感受到珠曲的笑意。现在,他在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任教,同时担任学校年级主任。作为首届免费师范生,珠曲毕业后来到阿里海拔最高的措勤县江让乡小学任教。中间有一段工作调整,当顺利完成赤玛村脱贫任务后,珠曲再次回到教师岗位。
“只有一线教学,才能让我无限充实,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感受到自己北师学子的使命。”珠曲告诉记者。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学子生命的一种底色。
工作第一年,没什么重大经历,只不过是按部就班。张慧吃着泡面蜗居在5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不能入眠,顶着困意备课。可是当她翻看着一年来亲手写就将近25万字的教案时,当整理着记录班主任工作点滴的6本笔记时,当想起了平均一天工作13小时的日日夜夜时,内心却萌生了对自己的敬意。“我不是碌碌无为,我只是在平凡世界里坚持着自己的小小梦想。只不过,这梦想还没有发光,这梦想见效还很漫长。可是我从来没有忘记一年前在北师大毕业典礼上作出的承诺:做一名师匠,而不仅仅是一个老师。”
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祖国的教育还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去努力。我相信,中国,会因教育而强大,教育,会因爱而改变人生。”即将赴内蒙古从教的吕欢告诉记者。四年时光,她曾赴三省四市支教,累计时长余小时;先后6次组织社会调研,了解我国教育现状。“我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担当起北师大人于国家、于民族的责任,这是北师大人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更是作为中国青年的幸福。”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也许他们曾经怀疑过自己,在迷茫中徘徊,但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些优秀的师范生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着他们对基层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坚定地站到了祖国各地的讲台上,在培养中华民族“梦之队”的进程中书写无悔的青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