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美景:西域风情第一城!
不到喀什,不算来到新疆!
今天我们不去塔县,不去帕米尔高原,只看喀什街头的风情万种……
从内地走进喀什的诗人郭小川感性地概括了新疆和喀什,用精神之火锻造出这样的诗句:“不进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
寥寥数语,就说明了新疆,是诗性说明书;
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在古突厥语意为“玉石般的地方”,是“丝绸之路”的重镇。
它犹如一面民族纹饰间嵌满了宝石的古镜,每个远方来客都会从镜中看到浓郁的边疆风情。
司马迁手中如大江东去奔腾千年历史的擎天之笔,几次流淌出喀什,其中一条支流是赤水,穆王八骏而渡。
赤水者,今喀什七里桥之克孜勒河也。
与司马迁同时代的张骞用两条腿书写历史,与司马迁和张骞同朝代的班超集合各民族一起经营历史。
姓张的姓班的敞开胸脯张扬生命超越时空从天而降。
他们是真正的“儿娃子”!他们一直活到今天!
活在他们的事业上精神里和至今没有消散的影响中!
张骞开路,班超走路,一走就是十几年、几十年。
用今天的话说班超是喀什人,是我们喀什人。
风华正茂而来,风烛残年而去。
不错,他是汉朝洛阳之人,但,更是喀什人。
因为,他把生命的主题集中到喀什。
班超的降临,注定了今天的喀什在新疆在中国的人文地位:全疆唯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是历史堆积而成的,是多种文化养成的;这历史,是多个民族共同磨合、打制的;这文化,是多种文化碰撞、交汇的。
喀什有文化,有历史文化的积累,有现代文化的累积,有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交相融,更有古老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杂交。
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原文化融会演变,形成喀什独特、多彩的文化特色。
世界遗产考察组的评语:“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申报世界遗产没有喀什是不可想象的。”
艾提尕尔清真寺
新疆是维吾尔族聚集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自然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艾提尕尔清真寺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中国最大的清真寺,位于艾提尕尔广场(市中心广场)西侧。
占地面积平方米,最早是年由喀什噶尔统治者修建的一座小清真寺,年后不断扩建,至年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整座建筑由礼拜堂、教经堂、门楼和附属建筑构成。
标志性建筑门楼高12米,两边各有一座高18米的宣礼塔。
艾提尕尔清真寺礼拜堂是由殿外根雕花立柱托撑的巨大伊斯兰风格建筑。
作为新疆最重要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每天都会有两三千人到这里礼拜。
礼拜星期五的主麻日人数更会超过人。
喀什维吾尔有着塔克拉玛干的高温,热情似火;有着塔克拉玛干的胸怀,热烈奔放。
同时,又有着月亮般的冷静,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寥若晨星的低矮的草木,艰难而成功而又聪敏地吸收难得一见的水分和为数不多的养分,精细地计算着,精明地生存着。
心细如发而又荡气回肠。激动与冷静同在,豪爽和精细共存。
面对白天的太阳和晚上的月亮,他们更喜欢月亮。
面对夜晚的圆月和弯月,他们更喜欢弯月。
他们的先人上得天去请下弯月挂在清真寺的塔顶上。
凡清真寺,必有弯月。
我想,那是因为大沙漠的太阳太厉害了,像是九个合并成一个。
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中有太阳,性格有阳光,血里有温度,不需要额外的了。
太阳烧了一天,夜晚才是归宿。想不明白说不清的是弯月。
为什么不是一轮圆月呢?也许是为了线条吧?!
也许只是因为也许。
此刻,我不想得到专家的解释,只想倾听诗性的回答。
香妃墓
香妃故园位于喀什市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乡,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建筑群。
据说整个陵墓群共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阿帕尔霍加一家族的五代72人,香妃故园只是其中之一。
香妃墓里,还常住着另一位香人:汉族女子苏黛香。
香妃当年和现在的同族同胞,人强,身壮,血烫;相反相成,心思细密,所想周密。
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组成。
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
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香妃墓原名阿巴克霍加麻扎墓,其实是香妃家族的陵墓,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
民间传言清帝下令抬运香妃棺木,历时3年运回家乡安葬。
抛开清史剧的情节,阿帕克霍加墓造型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风格,外墙上脱落的琉璃现今技术都还无法修复得一模一样,可见历史的积淀并不是这么轻而易举的。
看了会儿维吾尔族姑娘热舞,又走在长长的葡萄架下漫步,虽然少了一些内容总还是有风情在的。
香妃的故事香飘百年香飘千里。
德国《明镜》杂志曾经刊出这样一段文字:“皇帝和这位维吾尔姑娘的爱情,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明证。”
喀什老城
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土陶”。
喀什老城,岁月定格维吾尔。
假若喀什是一本古老的书,它的第一页是不能不从老城读起的。
喀什老城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老城内的建筑充满伊斯兰和维吾尔风情,令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中亚的异域。
另外,喀什老城还是电影《追风筝的人》的重要取景地,来此可以寻找电影中熟悉的场景。
老城区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看上去松松垮垮,实际却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位于喀什市中心。
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看看喀什古代城市的活化石:
曲径通幽的老城区,弯曲着小巷,有世界性伊斯兰文化在城市空间上的迷宫式特色;
多少外地人在这里迷失,不常来“弯曲”的本地人又有几个不迷失?!
专家有言:这种格局世界上遗存较多,中国仅此一处,具有研究和旅游的无与伦比的价值。
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它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高台民居位于喀什市区东端,是一处建于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
这里不但被誉为“维吾尔族活的博物馆”,也是世界建筑奇观,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前来。
历史在这里凝固了,而生活仍在流动。
再看高台民居,又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居高临下,群处而居,把家园建在十几丈高的断崖绝壁之上,悠悠然自得,巍巍乎高就。
喀什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古代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又称东门大巴扎。
占地亩,内设21个专业市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
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
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市场设有多个摊位,有近万种商品,每天人流量达10余万。
该巴扎是新疆最大的农贸市场,商品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年成交额在1.25亿左右,每逢巴扎日,这里便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喀什及新疆的各种土特产、手工艺品、日用百货、瓜果蔬菜、生产资料以及大小牲畜等应有尽有,可以说这里是体现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的地方。
此外,喀什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因此,中外游人称这个巴扎为“中亚物资博览会”。
在这里可以充分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
自驾攻略:
一、乌鲁木齐到喀什有一千五百多公里,沿途经过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等地可以一条线玩过去,具体线路参考神秘而壮美!这一条超级经典的南疆自驾线路,走遍了南疆的风情!
二、到了喀什市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随心所欲的漫步,可以老城荒废一整天的时间;也可以在大巴扎什么都不用买,只是看人潮嚷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