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株古道,图片来源:上山友“xj残阳”)

北京大学历史学者王小甫教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山郁夫丝路研究奖学金”资助,对西藏最早通新疆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考察报告指出,最早从新疆塔里木绿洲通往西藏的古道主要有两条。

他说的第一条古道是被西方探险家称为“叶尔羌之路”,也就是翻越克里阳达坂(在今克里阳乡)的克里阳古道;另一条为穿过桑株达坂的桑株古道。王教授还提到了一条通道:翻越克里雅山口,从新疆进入藏北羌塘的克里雅古道。

(桑株达坂与克里阳达坂古道示意图)

来自昆仑的再次召唤

年5月,王铁男老师给我发了他今年要组织的昆仑古道徒步考察活动。王铁男老师是业内认可的著名探险家,一个将登山徒步融入生活的50后。昆仑,亦是我所向往的地方,当时便决定参加这个活动。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他人组织的大型徒步探险活动。

(桑株古岩画)

本次活动年9月1日正式开始,年9月20日左右结束,历时大约20天,徒步考察分为两个阶段。从康克尔乡到三十里营房再沿着克里阳古道返回到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全程约余公里高海拔山区穿越。其中A段轻装穿越,B段重装穿越(毛驴过不了克里阳达坂)。

A阶段:穿越桑株古道。康克尔乡—桑株达坂(米)—赛图拉哨所—三十里营房(赛图拉镇)

B阶段:穿越克里阳古道。三十里营房(赛图拉镇)—赛图拉哨所—铁古尔曼里克河谷—克里阳达坂(米)—阿克硝—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

桑珠古道

桑株古道,有很多别名,例如“驮马古道”、“英雄之路”、“亚洲忧伤之路”等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桑株古道地图,图片来源于王铁男博客)

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这一时期,桑株古道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这一阶段,正值唐朝鼎盛,据推断这条线路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每年不计其数的和田玉、丝绸、花椒、石榴、核桃以及桑皮纸等物品在其上运输,实现地方的互通有无。据说,吐蕃与唐朝还在西域对其进行了数次争夺,史书称其为“驮马古道”。然而,十世纪后这条古道渐渐淡出了历史。

年8月3日,来自德国的探险家特林克勒,带领着一行队员从印度列城出发,前后花了两个月,途径喀喇昆仑山口、赛拉图等地长长的无人区,翻过桑株达坂后,最终抵达塔里木绿洲,即现在的桑株乡区域。

行程结束后,他将上述经历写入了《未完成的探险》一书中,将其称为“亚洲的忧伤之路”,得以让后人知晓这条秘道。

克里阳古道

克里阳古道指以“克里阳达坂—克里阳河谷”为关键路径的“叶尔羌之路”,西藏拉达克地区—克里阳达坂—克里阳河谷—叶尔羌绿洲。异于桑株乡古道和克里雅山口古道。

(克里阳古道地图,图片来源于“合肥华山论剑”)

我们要走的线路位于新疆皮山县昆仑山最核心荒芜地带,起点位于新藏线的赛图拉镇,终点是皮山阿克硝尔村,全程公里,海拔全部在-米以上,克里阳古道艰险异常,人迹罕至,冬季大雪封山,根本无法通行,而在盛夏,肆虐的风雪、急速的冰雹也会把气温将到-10度以下,让人无法行走,是中国户外最顶级的徒步探险线路之一。

年,一个叫特林克勒的德国探险家,从印度克什米尔的列城出发,经喀喇昆仑山口、赛拉图、桑株达坂进入中国新疆叶尔羌绿洲考察,返回时,他沿克里阳河谷而上,翻过冰雪覆盖的克里阳达坂、渡过冰冷湍急的喀拉喀什河,途中他失足被洪水冲走,差点命丧古道,奄奄一息的抵达印度列城。这也是对古道唯一的文字记载。

克里阳古道是一条尘封了一个世纪的古道,是一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道路,也是一条令人心惊胆寒的死亡之路。那里有蓝色晶莹的冰川,有奔腾咆哮的冰河,还有世界唯一的昆仑雪菊,克里阳的维吾尔语义是“来了不呆就回去”,凸显了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克里阳古道和桑株古道都属于叶尔羌之路,这两条道在赛图拉汇合后,穿越喀喇昆仑山口和克什米尔地区到达印度列城,构建了印度和新疆之间的桥梁。

(神仙湾哨所——赛图拉哨所的一个分卡)

从地理角度来看,桑株古道和克里阳山口道都属于叶尔羌之路,这两条道在赛图拉汇合后,穿越喀喇昆仑山口和克什米尔地区抵达印度拉达克。

昆仑,又一段激情似火的岁月即将到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