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村民在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育苗基地管护蔬菜苗。翟汝增摄

初春时节,南疆处处可见围绕设施蔬菜产业忙碌的身影:民丰县若克雅乡阿奇玛村村民正忙着采摘西红柿,柯坪县玉尔其乡尤库日斯村村民正在查看蔬菜苗,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巴扎村村民正忙着搭建小拱棚……

年,我区启动实施南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构建现代设施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两年来,南疆地区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以示范推广智能化高产高效技术为核心,加快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分拣分级、贮运保鲜、包装加工等生产环节,设施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日渐完善,初步形成了深冬以标准日光温室生产为主,春秋以大小双膜拱棚生产为补充的“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生产模式。目前,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由过去占全疆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全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2月16日,村民在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育苗基地管护蔬菜苗。翟汝增摄

“家中院”变“增收园”

翻地、起垄、覆膜……这几天,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先拜巴扎村村民艾海提·买海木忙个不停,他说:“就等着移栽西红柿苗了,早动手,还能再种一茬菜。”

两年前,艾海提在自家庭院搭建了拱棚,20平方米的拱棚换茬种西红柿、辣椒,除满足自家吃,多余的菜还能卖钱。“别小看这点儿地,每年能增收近元。”2月17日,艾海提说。

在尕孜库勒乡,多座庭院拱棚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尕孜库勒乡立足拱棚蔬菜上市早、投资少、易管理等优势,统一种植西红柿、辣椒等常食用的蔬菜,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还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

房前屋后,足不出户,增收致富。喀什地区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在县乡村构建三级蔬菜集约化育苗体系,实现了集约化育苗、统一供苗全覆盖,提供优质菜苗。年,喀什地区发展庭院拱棚24.7万座、7.74万亩,实现全地区人均增收元以上。

和田地区为改变农民庭院利用率不足30%的现状,当地从年起利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巴掌地”,发展庭院经济。年,全地区庭院种植蔬菜41.26万户9.79万亩。

2月17日,民丰县若克雅乡阿奇玛村,麦提赛伊迪·苏莱曼一边摘西红柿一边算着账:“每公斤按5元计算……西红柿收完再种一茬,今年收入一定比去年高。”掌握了种植蔬菜技能,麦提赛伊迪除了种自家庭院拱棚,还租了村里的蔬菜大棚,去年收入达3万元。

2月9日,村民在位于温宿县托乎拉乡的亿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选购优质蔬菜苗。颜寿林摄

科技下乡打牢产业基础

“注意,诱虫板失去黏着力或者布满害虫时要及时更换……”在民丰县尼雅乡光明村村民麦提喀斯木·麦提图尔荪的温室大棚,县农技人员一边发放诱虫板一边介绍着诱虫板的使用方法。

正值蔬菜大棚管理关键期,民丰县农业技术人员走进蔬菜大棚,给蔬菜种植户培训种植新技术,讲病虫害防治知识,发放有机肥料、诱虫板等,为农田里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促进农民增收。

如今,麦提喀斯木承包了3座蔬菜大棚,种有芹菜、西红柿、茄子、豇豆等。“从育苗到移栽,从施肥到管护,从采摘到销售,每个阶段都有农技人员指导,种植技术高了,收入也越来越高。今年,我种的西红柿、黄瓜都已经预订了,预计收益比去年还要高。”麦提喀斯木高兴地说。

在南疆,以科学技术支撑蔬菜产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例子比比皆是。

喀什地区组建了11个“三农”指导服务组、7个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组,围绕蔬菜集约化育苗、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态化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查问题、补短板,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积极从山东等国内其他省(区)市聘请蔬菜技术员名,从脱贫户等家庭中选聘名种植能手担任村级蔬菜技术指导员,确保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全覆盖。

吾斯曼·吾麦尔是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他说:“在镇里请来的蔬菜种植专家及附近种植大户的帮助下,我学会了西红柿、油白菜等蔬菜种植技术,承包的3座蔬菜大棚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

叶城县阿克塔什镇党委副书记齐福宝告诉记者,目前,阿克塔什镇设施农业基地已建成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座大田拱棚、10座育苗棚,申报了座日光温室大棚项目,还引进了双拱双膜、配套水肥滴灌、物联网控制等先进技术,聘请了2名山东蔬菜技术员全方位服务指导,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打造万亩蔬菜生产核心区打牢基础。

2月7日,技术人员在库车市乌恰镇三乌恰村智能育苗基地查看西红柿苗长势。尼亚孜·热合曼摄

蔬菜产业链日臻完善

2月17日,疏勒县现代蔬菜产业园净菜加工车间内,身穿白色工服的员工们正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一批批胡萝卜有序放入流水线,已清洗装袋的土豆、白菜等整齐地放在一起,让人眼前一亮……各种蔬菜“华丽”转身的背后,是设施蔬菜这一富农产业的日臻完善。

疏勒县现代蔬菜产业园干部瓮威介绍,目前,疏勒县现代蔬菜产业园已建成座连片拱棚、1座日光温室大棚、1个县级育苗中心,是集果蔬加工车间、果蔬配送中心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地。

疏勒县现代蔬菜产业园,只是疏勒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疏勒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蔬菜产业实现“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带动就业11.8万人。

年,疏勒县在乡一级利用小微产业园、净菜中心、分拣中心,带动%的蔬菜产品实现初加工;村一级将现有个村按照“一村一品”布局蔬菜种植。引进新疆东鲁水控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品牌龙头企业,并投资13.76亿元建成集果蔬分拣中心、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疏勒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形成了集农业科技示范、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分拣加工包装、冷藏保鲜配送于一体的产、供、销设施农业全产业链。

两年来,南疆地区蔬菜产业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加强了育苗基地建设,形成了从选种育苗到栽培管理,再到存储外销的规范化产业链条建设。全区已累计新建县级智能育苗中心30个,新建乡级育苗车间个。此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日趋完善,设施蔬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拍热扎提·阿不都、热依达

编辑:艾克拜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