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季节,喀什地区部分县市长以带货直播的形式“大秀”本地特色农产品。麦盖提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尼瓦尔·吐尔逊的直播不但赢得了当日69万拼多多网友的喝彩,而且实现销售灰枣43吨价值53万元。喀什的特色农产品以其优秀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地疆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叶城的核桃皮薄肉多,麦盖提的灰枣口感十足,伽师的新梅个大肉嫩,莎车的巴旦木营养丰富……喀什的特色农产品搭乘产业扶贫的快车,进入内地大城市的商超,百姓的餐桌,博得消费者连声叫好。这得益于喀什地区坚持“稳粮、优棉、增经、扩菜、强果、兴牧”的产业发展思路。

特色林果业在传统突围中实现提质增效

5月4日,天刚放亮,英吉沙县乌恰镇尤喀克亚巴格村村干部和技术员早早来到村民麦合木提江·亚森家的杏园,一边查看杏树挂果情况,一边帮他进行10亩杏园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麦合木提江家里有地、有劳动力,但以前缺资金、缺技术。他说:“有技术员的指导,只要管理好杏园,脱贫不是问题。”

英吉沙县有10万亩特色林果。该县坚持把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精心呵护着鼓足农民口袋的“大果园”,通过干部群众多年的辛勤付出,占尽英吉沙县林果业“半壁江山”的色买提杏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一张亮丽名片。

缤纷五月,昆仑山下的叶城春色盎然,58万亩核桃舒展枝叶,吐露生机。叶城依托核桃产业,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持续巩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和一产接二连三、吃干榨尽的核桃全产业链。

不管是富庶叶城农民的58万亩核桃,换回“真金白银”的麦盖提56万亩灰枣,还是赚得盆满钵溢的40余万亩伽师瓜……喀什地区林果业在传统突围的一路坎坷中实现余万亩提质增效,仅林果业一项使贫困户人均增收元以上。

“林果业提质增效不断拉长扶贫产业链,地区围绕‘一县一主导产业、一县一主打品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把调整结构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充分发挥特色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效应。”地区扶贫办党组书记、副主任郑根昌说。

蔬菜种植在模式创新中丰富菜篮子

五一假期,记者见到喀什市色满乡蔬菜种植户海仁姑·艾海提时,她正忙着在大棚采摘蒜苔。“仅这一个大棚的蒜苔估计要赚余元。6月中旬大蒜成熟上市,挣元不成问题。后期还可再种两茬白菜呢!”说话间,海仁姑的露出了微笑。如今,海仁姑不但掌握了蒜苗、大蒜、莲花白、菠菜、白菜、胡萝卜、土豆等蔬菜的种植技术,而且还巧妙利用季节更替不断改进种植方式。海仁姑的创新种植模式只是喀什发展“菜篮子”工程的一个缩影。

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的智能温棚里,紫甘蓝、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开始吐露生机。去年,新疆农业科学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以10座智能温棚为基础,发挥技术优势,繁育蔬菜苗35万株,通过一年两季育苗和一季蔬菜种植,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增收。

记者在现场看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光照、二氧化碳、大气含氧量等数据在温棚入口处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打开工作队队员的手机,大棚中的实时画面,包含各种数据的实时监测信息一目了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等设备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

“太先进了,打开手机在家里就能管理温棚,真是没想到。”在这里工作的贫困户阿孜古丽·艾麦提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她告诉记者,智能温棚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收入,还让周边的老乡们有了学习参照的模板。

针对喀什冬春两季60%的蔬菜需要外调的实际,喀什地区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将全地区“春提早”、“夏排开”、“秋延后”、“冬生产”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完善村收村购乡净菜中心、县配送中心,通过保鲜库实现错峰上市,解决销售问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园区经济在集约化发展中凸显磁石效应

5月5日,在喀什深圳产业园里,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正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今年24岁的努尔姑·斯迪克,来企业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因为勤奋好学,她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所有工序,并成为了一名技术老师,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努尔姑说:“我以前一直在家里干农活,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来这里之后,学会了技能,挣到了工资,过上了好日子。”

据了解,目前仅在深圳产业园里,各企业招聘的员工达到了两万人左右,企业在向他们提供岗位的同时,也培训出了一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缩短了员工从“田间走进车间、从灶台走上机台”的距离。

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是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自年起已陆续接收来自柯克亚乡、棋盘乡、乌夏巴什镇建档力卡贫困户户人。如何使安置点的贫困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年7月落户安置区的扶贫产业园解了后顾之忧。“每月全勤工作,不但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有额外的加班奖励。”在新奥踏鞋业公司上班的帕夏姑·达吾提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阿克塔什扶贫产业园目前拥有标准厂房4栋,面积平方米,专业生产运动鞋、劳保鞋等产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产品销路看好,园区前景可观,安置点大半的居民依托园区实现了出家门进厂房的梦想。“扶贫扶长远,长远靠产业,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叶城县在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上不但实现了持续,而且做到了精准。”叶城县扶贫开发办党组副书记刘立魁说。

在兵团重镇草湖,涵盖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的草湖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客商投资的“富矿”。以东纯兴纺织厂为龙头的纺织企业不仅吸纳数千人实现稳定就业,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喀什地区按照自治区“发展产业扶持一批”的要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地区工业企业发展到余家,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效果明显。

合作社在抱团闯市场中架起连心桥

莎车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尚有个深度贫困村,1.万户3.万人未脱贫,任务艰巨。该县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的作用,遍布乡村的合作社带动13万户农民人均增收余元。

5月5日,在莎车县拍克其乡拍克其村益诚农民合作社育苗基地,依明·托合提再次带领村民对基地的设备逐一整理。“那怕一个育苗托盘,都要清洗干净归置到库房里,明年开春时节育苗用得上。”依明一遍又一遍叮嘱村民。昔日的贫困村依托育苗合作社走上了致富路,曾经对未来充满踌躇的合作社不但育出了高质量、品种丰富的菜苗,还吸纳本村人实现直接或间接就业。

依明·托合提是直接受益于合作社的村民。过去,他因不懂种植技术,耕种的土地只有数量不见质量,一年下来,和邻居谈起收入,依明挠挠头不知说什么好,恰在依明一筹莫展时,村干部帮他出了点子:“你何不到家门口的合作社务工呢!”村干部的点拨让依明的人生从此“豁然开朗”,不到一年时间,他成了育苗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妻子也和他一起到合作社谋了一份工作,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接近元,日子一天天过得殷实起来。

随着育苗基地日渐壮大,菜苗不但满足了拍克其村当地的蔬菜种植需求,而且成了整个拍克其乡的“抢手货”,仅在冬春菜苗销售高峰期,拍克其乡近80%的菜苗来自家门口的合作社。今年,拍克其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推广种植余亩色素辣椒、万寿菊和特色果蔬。提升千亩果蔬质量的机械化点种和科学管护措施促农增收。“发展万寿菊、色素辣椒、红薯、莲花白、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合作社育苗基地的作用不可低估。”拍克其乡相关负责人对脱贫充满信心。

遍布喀什乡村的种植合作社、服装合作社、林果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等,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为脱贫攻坚源源不断输入“养分”。抱团创市场,架构连心桥,喀什各地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批特色种植专业乡村,“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形成。

喀什地区今年还有4个贫困县、个贫困村、2.1万户7.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地区把调整结构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的“集群效应”正日益凸显。“我们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主打品牌’的产业布局,一批特色种植、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现代畜牧业基地得到发展。我们有信心通过推动产业振兴促发展,不断提升喀什脱贫成色,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地区扶贫办党组书记、副主任郑根昌说。(文/图中国喀什网记者潘彦云)

主编:王志恒责编:张欢编辑:缪伟

投稿邮箱:xjkslj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