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许礼清孙吉正北京报道
3月在太行山,5月在云南,10月又跑到新疆,作为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饮品”)采购部负责人,赵庆勋一年当中有三百多天在追着核桃跑。除了赶着丰收,不断寻找优质核桃以及帮助种植户改良品种和技术已成为赵庆勋的工作日常。
赵庆勋在检查核桃受访者供图
而致力于核桃营养的最大化是养元饮品总工程师赵慧博的主攻科研方向,这恰好也是核桃产业链条向下延伸的最大痛点。单单是去除核桃身上的那股涩味儿,就花费了他十余年的时间。
作为一条产业链上的两个关键点,尽管赵庆勋和赵慧博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核桃的生产车间,将二人的事业和命运汇聚到了一点。
在他们背后,是中国1.1亿亩、.87万吨的核桃种植;而共同面向的,则是超过世界总产量50%的中国核桃产业,以及其产业链条的延伸。
追着核桃跑
一年采购量超过了一亿公斤,作为采购部负责人,赵庆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常年奔走于我国核桃的主要产区。
“我们天天和核桃打交道,一年多天追着核桃跑,每年采购回来的核桃仁超过一亿公斤。可有时还会被问到产品里到底有没有核桃,心里挺不是滋味。印象中曾经20天跑了1.5万多公里,沿途说下雨就下雨了,经常走山路,滑坡得厉害,有可能瞬间就被压在大石头下面了。”赵庆勋的担子,一头挑着核桃乳原材料的品质,另一头挑着让1.1亿亩核桃走出种植区,延伸核桃产业链条,实现更大价值的责任。
核桃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名医别录》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
一颗核桃穿越千年,时至今日,我国的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是对世界核桃总产量提升贡献最大的国家。
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公开的数据来看,年我国核桃产业总产量为82.96万吨,到了年,这一数据已经攀升至.87万吨。同时,近七年的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为5%,年达1.1亿亩,居世界第一。中商情报网在《年中国核桃加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中提到,年我国核桃产量达到.7万吨,预计年产量将达.2万吨。
核桃产量逐年攀升,但由于种植地域分散、坚果生产缺乏统一标准,核桃种植行业多以小企业为主,品牌长尾效应较明显,缺乏消费者熟知的产地标识,市场集中度仍比较低。
再加上地方缺乏“适地适树”的管理意识,生产良种化程度低,管理方式粗放,种种因素不利于核桃产业的发展。年,中国消费.5万吨核桃,同时出口量却常年维持在1万吨以下,产业供大于求现象严重。
大力发展核桃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势在必行。但这就要依靠优质的核桃原料,从源头培育良种。
赵庆勋及其科研团队经过考察发现,新疆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四季长流,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这里的核桃个头大、养分足;太行山土壤资源丰富,土质中性偏碱,富含钙质,四季分明,冬长夏短,这里的核桃虽然生长缓慢,但营养更丰富,果肉更饱满;而云南作为全球最大的核桃产区,气候类型多样,森林资源丰富,原生态的气候、水质和土壤,给予了核桃自然本真的生长条件,生长出来的核桃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
由于各个产区的核桃各有所长,科研团队专家们就在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科学配比,发挥各产区核桃的最大优势。于是,专家团队对这些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不同季节核桃的口感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数据分析,建成核桃仁数据库。再通过三万多次数据比对、多次口感盲测和无数次科学实验之后,专家们终于发现了“”原料使用标准法则。顾名思义,“”就是将新疆、云南、太行山等三大基地的核桃仁按2∶1∶3的比例进行科学搭配,最终配制成制作核桃乳的原料。
有了优质核桃,有了终端需求,但想走出大山仍是不易。《等深线》记者了解到,在核桃产业上游,核桃种植地域分散,传统的一家一户林果生产模式还比较普遍,分散经营规模小、能力弱等弊端仍旧存在。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各地相继成立核桃协会组织,通过“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对以往的分散经营实行集中管理。
作为新疆核桃主产区之一的叶城县,如今的核桃种植面积接近全县林果面积的70%。近几年当地围绕核桃产业,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合作社将核桃进行初加工后再运往核桃深加工企业。不过,就算在恰尔巴格镇南部有着全疆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却受限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而且市场里交易的核桃多是不分规格的通货,价格一直上不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叶城搭建核桃收购、仓储、交易、销售等链条,打造一体化的核桃交易市场,并以此为核心进一步打造特色核桃产业发展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核桃深加工企业的采购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跟合作社或者核桃种植企业合作,另一种是直接向种植户购买,赵庆勋采购的核桃便是由此而来。而从新疆、云南、太行山落地的核桃,会被就近送到河北衡水、安徽滁州、河南漯河、江西鹰潭和四川简阳等加工基地。
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把控好免受油污、异味等不利条件的侵染。进厂后,除了利用先进机械对远道而来的核桃进行筛选、分级外,还需要专业的质检人员对入库的每批次核桃进行抽检,达不到要求坚决返工。
不过,此前的种植户们,都是将核桃从树上打下来直接售卖。越来越严格的采购标准,就意味着会有一部分不合格的核桃面临淘汰。
常年与种植户们打交道的赵庆勋深知果农们的耕种不易,于是他和技术专家们走入每一家核桃种植户,改变种植户观念,帮助种植户淘汰旧品种,通过改良品种种植,增加农户收益。而同行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手把手教学”,对当地农户进行培训,提供核桃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赵庆勋和其团队常年奔走于各大核桃产区,从青皮到核桃果再到核桃仁进行全产业链采购,同时与当地联合建立扶贫车间,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就近就业,通过延伸核桃产业链为贫困户进一步创收。
来自四川成都的核桃种植户黄德志就是受益的一员。“从年以来,经常会有技术指导员来我这儿,帮助我们改良品种。以前每斤核桃的出仁率只有三两,现在改良过后的出仁率可以达到四两以上,品质、产量都提高了。”
在上述助力下,三大产地种植基地的核桃品质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根据养元饮品提供的数据,以出仁率计算,新疆地区出仁率从年以前的42%提升到现今的55%,太行山从年以前的35%提升到如今的48%。同时,这些地区的核桃亩产量也得到较大提高,云南从公斤提升到公斤,太行山由80公斤提升至公斤,新疆核桃亩产量则翻了两倍。
记者在农业农村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