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我们出发到叶城已有两个多月了,最令人难忘的要数西合休之行,现在想起来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行程,紧凑而匆忙、疲惫不堪,不过有许多情节还记忆犹新。西合休乡,其实就是从叶城零公里出发沿国道行驶近公里,一路到叶城最远、面积最大的一个乡。这里再过去就是和田,再过去就是西藏阿里地区。尤其是西合休九村最难走也最远,援疆指挥部打造新藏线旅游的首要任务就是分别在公里(第一个新藏益栈已经投入使用)及公里、公里、公里处再建立3个新藏益栈,就是在绵延不断、荒凉无边的昆仑山脉中建立供游客补给休憩的场所。四月中旬,进疆才一个月,天气还有点冷,指挥部进山指挥、设计、建造团队选址考察,我随行保障医疗安全。

老兵情

我们车队大多数驾驶员都是部队培养的,开路头车自然是边防局的在役资深老司机,一路上该慢该快应付自如,会车让车恰到好处,险峻路段压制车速,平坦线路讲究流畅,始终让后车不脱离对讲机范围,车技了得。在交谈中得知我们车辆的驾驶员也是一名在国道服役十多年的退伍老兵,一路上话不多,上车下车启动加速一丝不苟,偶尔也说说当年服役的小故事,是那种轻易不开口,开口笑死人的“冷幽默”人才,许多国道险峻的故事,都是从他嘴里得知。尤其是说起“昆仑女神”的故事更是听得意犹未尽。说是20多年前一位不畏艰险千里寻夫的刚烈女子,徒步到国道公里处再也没有办法走下去了,就住在牧民的地窝子里,靠过路车辆救济的一些水和馕过日子,尤其是过往的军车一到这个地方就会鸣笛扔下一包食品和水。我相信走过国道从叶城零公里出发的游客或者驾驶员都会知道这公里处的荒凉及气候的险恶。这位女子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太太,如今依然健在,过往的车辆也依然救济她,她在护边站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现在偶尔也会向过往车辆讨要香烟和酒,也许寂寞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残酷,有说她的丈夫可能是军人,有说是修路的民工,总之她一直说她的丈夫就是在这条路上找不到的,也有人说她精神有点问题,唉!不管怎样,肯定都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昆仑女神”这个戏谑称呼也是能符合的,总之,在那个环境没有解放军军车的救济是不可能生存的,老兵谈到这些都很感触。这些老兵聚在一起就是谈当多久的兵及当兵时的故事,拉着手,喝点小酒,一会儿就眼眶泛红,甚至涕泪交加,我称这是“铁汉柔情”,我能理解但是肯定没有他们那么透彻,只能理解“一起当过兵,一起站过岗”的深厚友情。

寂寞行

这一行基本都是在行驶,荒凉寂寞伴随一路,还不单单是夜晚,路上都一样,一路上过往车辆不多,沿途都是荒漠及光山,看上去就是若干年海底变成了山峰,一层一层,夹着很多鹅卵石,也许有玉,听说西合休也只有一个村有山料。偶尔能看到对面山沟下饮水的黄羊群,也需要下车仔细辨认,淡黄的毛色和荒山浑然一体,不怕人,可能因为它们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伤害它们要坐牢的,边民一般也不会去伤害它们,人与自然和睦相处,那种环境也没法去动歪脑筋,海拔这么高,连走路都气喘吁吁,还有当地少数民族本来就比较友好,轻易不会去伤害它们。也总想着它们靠什么生存?山上根本也没有草,看来最好的生存手段就是远离人类。

第一晚住库地边防站,主要是适应米多的海拔,为第二天上西合休九村做准备,那里海拔还要多出米,到达这里我们已经翻过了几个高海拔达坂,其中麻扎达坂比较高,达到了千米,其实当天晚上很多人已经感觉到了高海拔的威力,不好睡,只好半躺着,四周静悄悄。

西合休乡坐落在昆仑群山之中,从国道公里处朝西约30公里,路也不宽,遇到会车需要提前准备,到达后觉得不像是乡,顶多算个小村庄,乡书记看到我们的到来异常兴奋,拉着我们带队领导站着谈了有个把小时,也没有去什么会议室,也许是寂寞让他有点忘了时间,后来听说他在这个叶城县最远的乡已经10多年了,每年去县上也就那么几次参加重要会议,也是个老兵。整个乡里没什么人,只有那个高音喇叭不停地播送,在山谷中回荡着民族气息,偶尔间断时,就感到一阵寂静,这是白天,没在乡里过夜,不敢想像晚上的寂静。

第二天在九村民居住宿,就感到什么是夜深人静,大漠苍凉。生活的不便,用水极少,旱厕,缺氧和臭味一阵阵袭来。干部群众都一样,真不易。记得到达时,小学刚刚放学,老师连忙喊住一些小朋友,花朵就是纯洁,一个个气喘吁吁跑来,黑黑的脸,但是眼睛依然明亮透彻,我们送上学习用品书包什么的,晚来的小朋友生怕没有了,有点不安,好在我们带得多,人手一份,然后戴上红领巾与孩子们拍照留念。问乡村干部小朋友真实需要什么,他爽气地回答,如果下次再来,最好带点糖果食品什么的,很朴实。

晚上我睡不着依然在想那些小朋友是否在做作业,有没有电视看,家长会不会给他们很多家务活,学业负担肯定不会像我们在上海的孩子那么重吧?夜,越是寂静越是思绪万千,半躺着睡,我是医疗保障,坚定觉得我肯定不会也不能出现高反。

医之重

受疫情影响,小胡杨科普实践基地的教师培训班在开展了1上山工作,医疗保障真的很重要。接到任务只有三天,我们医疗队紧急对高原病防治进行培训,首次进山指挥部名额有限,总共4人,除了领导就是我们公安一人,医疗一人,都是为了安全。我作为医疗队业务对口的领队,自然义不容辞,连夜做预案,准备药品及氧气瓶,能想到的都尽量想到,连最坏出现肺水肿等严重疾病的药品都准备好,自己也尽量保证身体健康,不能感冒,加强运动,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也把这些问题提醒一起进山的人员,“红景天”就不吃了,如果要吃也需要提前至少一周。高反主要表现是头痛、呼吸困难等,尤其是我们从上海来的队员,身体素质是一方面,本来就是从基本0海拔到叶城1多米,都要有个适应过程。个多月的线上活动后,于近日开展了今年首次线下科普师训活动。巴楚科普教师线下教研训一体化的师训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进山第一天一路上大家还是很稳定的,干劲很足,大多数人没有到过西合休乡,包括叶城本地干部群众去过的也不多,翻越几个0多米的达坂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翻越麻扎达坂(米)时还是有点情况发生,连忙提醒大家近距离接触雪山时不要太过激动,慢慢走路,慢慢说话,停留时间不要太长,很多人已经爬上路边雪山了,估计快要接近5千米了,半个小时后个别人已经吸氧了,我是觉得没有特别不适,尽量不要吸氧,然后一路往山下行驶,海拔降低得太快,天空也开始下雪起风,视线也不是很好,路边时有废弃翻车出现,大家心里开始有点紧张,我自己也感到有点头痛,坚持没有吸氧,其他车里有反应的同志还是建议他们吸氧,到达国道公里处,这里海拔大约4米,大家精神不错,开始选址等工作。第一天晚上大家返回公里库地吃饭住宿、选址考察,这里海拔大约米,适逢边防警演习,从步话机里能清晰听到战士们呼吸的急促声和说话的不连贯,深深感到他们的不易。大家晚上睡眠一般,第二天一早有位设计团队工程师在房间里呕吐,也就不到30岁吧,我看了看,觉得不完全是高反,也可能是昨晚饮食不太适应,给了高渗葡萄糖口服及保护胃粘膜药,给腹泻药嘱咐按需服用,保证吸氧,加强联系,及时告知后续情况,不再随大部队上西合休了。后来联系得知当天有所恢复,第三天返程途中接回,身体已经无大碍。

在西合休九村民居,这里海拔超过4米,条件差,必须带好氧气瓶进屋。半夜,还是有人出现睡不着的现象,只好枕头垫高,半躺着睡,低流量吸氧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庆幸是一早醒来也无大碍。当晚也有年轻的队员感到不适,我觉得出现问题基本都是年轻人,这跟他们平时缺少锻炼有关,年纪大的同志反而都问题不大。重要的一点是大家进山一定要吃饱饭,哪怕胃肠不适也要尽量多吃,少吃冰冷的水果,哪怕再诱人,这也是一名老兵建议的,他说以前在国道行驶,谁不吃饱饭,不让上车,真出了问题也只能扔到后座继续出发,听了感到有点恐惧,那时没有药和氧气什么的。还有就是注意保暖,昼夜温差极大。首次进山积累一点经验而已,为以后走得更远做点准备。

新藏线国道的险峻及孤寂,南疆边民的民族风情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面貌,还得仔细回味。有感而发。

(龙云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