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如今,全国多地农村正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农户产业链优势互补,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在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蔡森坝村的苗圃基地内,多盆“柑橘一号”刚刚挂上青色的果实,技术工人罗淑娟正为苗木除草、修枝。罗淑娟说,等到过年时,这些柑橘树将会果实金黄,走进市民的家中。
罗淑娟:它四季不落叶,搬到餐桌上去,吃了饭,可以在餐桌上摘果子。
年,蔡森坝村以“农户+村集体+企业”的模式组建公司,从机制上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加村民收入。
蔡森坝村党支部书记杨柄树:“农户+村集体+企业”的模式,即集团占40%,村民的土地占30%,村集体占30%,村集体这30%也是归村民所有。
沿江西昌铜高速一路走来,就到了群山绿海中的宜春市铜鼓县东浒村。古樟下、祠堂边,由紫色花朵装饰的走廊引导游客来到村庄深处。
游客: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感受到客家人这么古老的文化。
游客:一进来就看到古樟树,挺不错的。
近年来,东浒村村集体依托基础设施和文化历史资源入股江西东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占股30%。景区吸收了部分村民务工,还有不少村民还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在外打工的村民袁捡维回到村里,成为了景区的一名安全员。
袁捡维:现在家里环境好了,最重要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了,一年有四万块钱的收入,年底还有一万块分红。
这个秋天,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上,同样是游人如织。村民陈永生在镇上开了一家粗粮面馆,生意红火。
陈永生:旺季时,卖两三千、三四千的都有,除了开支,每年落个几万块钱。
5年前,小西沟村曾经以采石为主要产业,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证。年,小西沟村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建设文旅康养小镇。经过四年多的建设,这里华丽转身为集康养、餐饮、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小镇。
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小渠子一村村委会活动室里,村党支部书记杨炳荣和十几位股东代表,谋划着为合作社再流转进一些土地,增加村民的致富“家底”。
年,小渠子一村挂牌成立了新疆首个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股份化。当地通过商业出租、土地托管等经营方式,实现村民变身股东、年年分红。
杨炳荣:按每年15%的速度增长,今年年底我们一股分到元,按照我们的规划,年一人一股能分到1万元。
更多详细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