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喀携手打造安居富民“金色钥匙”风雨同舟写下助力脱贫“上海故事”

上海和新疆相隔万里。自年上海对口援疆以来,从长江入海口的东海之滨到“万山之祖”昆仑山下,斗转星移间筑起了血脉相连的合作发展桥梁。按照中央部署,年起,上海对口援疆由阿克苏地区调整至喀什地区,承担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莎车、叶城、泽普和巴楚四个深度贫困县的任务,这是中央对上海的信任,更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沪疆两地党委、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按照党中央治疆方略的要求,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方针,遵循“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原则,在对口援疆的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上下功夫,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完成好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年4月,泽普县在喀什地区率先摘帽出列;年1月,巴楚县实现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喀什地区占比最大的莎车县、叶城县已完成主体脱贫,为年内顺利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下一阶段,上海将以更大担当、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助力喀什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将聚焦不返贫,着眼可持续,谋划新未来,共创两地合作新局面。

久久为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喀什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可以说,新疆脱贫攻坚任务主要在南疆,喀什是南疆的重点。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助力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上海对口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两地聚焦精准扶贫,突出重点难点,打出“组合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安稳入住、致富利民为着眼点,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在助力对口四县建设安居富民房总数占喀什地区总量近半的基础上,强化系统规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实施自来水管网连接及入户工程、乡村公路建设、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海对口四县均获得自治区“安居富民工程先进县(市)”称号。

树立就业第一观念,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重点,通过“三个一批”多途径就业方式,为贫困家庭找到增收新出路。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排查力度,盘活园区内闲置厂房,帮助园区内企业扩大产能,挖掘适合贫困户的就业岗位;引导工业园区企业进驻乡村生产车间,打造“总部+车间”生产模式,援建的乡村生产车间企业入驻率%,有力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鼓励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人力资源公司,做好疆内跨地州和向内地有组织转移就业。

打通消费扶贫瓶颈,探索“大棚工厂”等扶贫样本,支持莎车巴旦木、叶城核桃等特色产业,开创了“双线九进”消费升级模式,在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通过活动拉近产销两端市场,累计在上海销售喀什优质特色商品金额超过20亿元,年均销售额增长近%;推动在上海设立了10个农产品仓库,总面积平方米,缩短了末端配送距离;在上海设立22个沪喀农产品专卖店、直销店和体验店,18个电商销售平台、个实体销售网点和商超专柜;依托上海自贸区优势,推动莎车巴旦木走出国门,销往日本等地。东方卫视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先后走进巴楚县、莎车县,共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超过1亿元。

务实高效让群众获得感满满

两地坚持民生为本,着力提升行业对接标准,整合上海优质资源,扩大惠民覆盖面,增强惠民工程辐射群体获得感。

加强体系建设,实施教育援疆工程。深化沪喀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上海14所中高职院校对口喀什地区及对口四县7所职业学校,建成8个精品专业和8个实训基地,在教学成果、技能大赛等方面,屡创自治区和喀什地区历史最好成绩。完善教育人才组团援疆体系,泽普五中“组团式”教育援疆试点成效明显,荣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考入内高班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喀什六中“小组团”援疆实绩突出,高考本科上线率由年的51%提高到年的81.65%,年一本上线率37.7%,连续两年高考摘得喀什地区双语理科状元;统筹既有万名教师支教和援疆教师力量,成立“1+4+N”上海援疆教育集团,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喀什六中)为核心校,增强地区造血机能,打造一批标杆学校,并示范辐射带动对口四县基础教育全面提升。提高四县国语教学整体水平,继续开展少数民族骨干教师一年期脱产集中培训;依托地区双语教研中心持续开展地县两级小学语文、数学教研员培训;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支持国语教育,实施双师课堂,开展教师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泽普县民族教师国语能力培训的模式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深化医疗人才组团援疆工作,创新“以院包科”模式助力喀什二院创成“三甲”,并荣获喀什地区唯一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建立南疆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举办沪喀医学高峰论坛,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上海援疆医疗队员深入对口四县巡诊带教,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远程诊疗,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两地医疗卫生机构实质性结对共建,将结对重点向乡镇卫生院拓展,基本实现全覆盖。打造基层公共卫生示范项目,编制规划并不断推进“三降一提高”工作,对口四县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不断下降;深化上海“营养早餐”结核病防治项目,不断提高患者治愈率,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肯定,并面向兄弟援疆省市推广。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首创“影子院长”项目,已完成17名影子院长培养工作;在全疆率先启动面向受援地区的定向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共招录喀什籍学生99名;完成定向医学研究生免费培养,共招录喀什籍学生18名;加强村医基本技能培训,助力喀什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

加强科技建设,挖掘农业增长潜力。对接四县基层服务站及合作社,为喀什地区种植业、养殖业提质增效,提供“优良品种、生产技术、集约经营”支撑。强化智力援疆辐射,组织农技人员来上海接受技术培训,邀请国内知名农业专家送教入喀和柔性人才现场教学,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保障。引导农技示范应用,扶持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集群发展,莎车县聚焦巴旦木产业发展,形成了集“巴旦木、蜂蜜、油菜、万寿菊和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甜蜜产业链”。释放种源带动效应,发挥上海动植物品种资源优势,逐步系统引进和驯化叶菜类、红薯、茄子、小南瓜、蛋白桑、藜麦等农产品新品种优质资源,为喀什种植业提质增效提供种源支撑和技术保障,为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创新金融服务举措,指导支持安信农保、太保产险在巴楚县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留香瓜、棉花(籽棉)目标价格保险,提供新的收益增长保障。

民族团结“三交”再上新台阶

上海援疆始终坚持把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贯彻落实总目标的重要抓手,围绕增强互动、深化互融、拓宽互助开展了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力量。

率先启动援疆包机旅游,三年共开行旅游包机82架次,超过其他18个援疆省市包机总和;倡议游客开展“扶贫小背包”活动,将乡村变成国情教育基地,将学校、农舍作为增强民族间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平台。

组织沪喀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年余名喀什青少年来上海参加新年音乐会等各类交流活动,通过结对子、通书信,增进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在对口四县创新开展“喀什人游喀什”活动,组织4万余农户走出家门,拉手支教老师和内招生看援疆成果、看乡村发展。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援疆干部人才定期进村入户走访慰问结亲,即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

举办文艺交流演出,持续推进“文化润疆”,积极协调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杂技团、上海芭蕾舞团、浦东三林龙狮队、上海群艺团等专业演出团队和基层文艺队伍赴喀什演出,让喀什各族群众领略中华文化魅力。全力支持喀什地区歌舞团、四县各类文艺团体来上海演出,展示多彩的丝路民族风情。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深入巴楚、叶城和喀什古城,宣传推介文旅、美食等特色资源,助力当地脱贫事业。

协调对口援疆四个区的街镇、医院、学校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实现与对口四县深度贫困乡镇结对帮扶全覆盖,投入帮扶资金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四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打造“金种子”、“小胡杨”和“银龄行动”等品牌活动、口碑项目,实施点亮计划、温暖计划和圆梦计划,建立上海社会援疆公益活动捐赠资源募集平台,上海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和物资逾1亿元。发动企业参与喀什地区扶贫工作,企业共投入结对资金多万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