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上海从未缺席,并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对口支援,是这座城市的温暖亮色。
目前,上海对口帮扶的中西部地区个县(市、区)绝大部分已经脱贫,但仍有7个县正“挂牌督战”,进入脱贫攻坚收官阶段。
从今年7月起,新民晚报历时3个月,前后派出10余名全媒体记者,走进云南和新疆的边远乡村深入采访,行程超过6万公里。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新民晚报推出“收官之战·幸福的味道”特别报道,记录收官之战历史一刻,感受上海温度、上海力量。
宁蒗篇…
文/鲁哲
图/陶磊
02:38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王万哈忍
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镇大水沟村
扶贫救了我的命
我今年44岁,彝族,是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镇大水沟村的贫困户。年查出肾功能衰竭后,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家四口,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三,一个刚刚初中毕业。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幸生病了。
王万哈忍
我每两天要血透一次,从家到县城,来回路费要40元,老婆必须陪我一起去,血透后容易头晕,我不敢单独一人出门。路上还要吃两顿饭。这都要钱。
除了肾功能衰竭外,我还有一系列的并发症。每天要吃4种药,需要长期服药,不吃药人就不行。医院看病、血透、配药是我最重要的事。
这些年,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后,我家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帮扶。家里种了玉米、核桃、花椒、蔬菜,还种了中药重楼、续断,政府为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还以奖代补,资助了我家1万元。今年1月到明年1月,村里还聘用我当保洁员,一个月补助元。现在我一家四口全部享受低保范围。去年政府还补助我家2万元,扶持改造了房子。政府实施院内硬化,人畜分离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王万哈忍家又得到1万元的补助资金。现在,我家院子浇了水泥路面,不再是坑坑洼洼,雨天一地烂泥。
王万哈忍家
我两个孩子读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直享受“两免一补”(“两免一补”是指国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女儿读高中后,还有一年元的生活补助奖学金。
医疗保障帮了我大忙。县里帮我们贫困户代缴基本医疗保费,药费能报销95%,检查费治疗费能报销90%。我现在每次看病要花元左右,自己只需要负担六七十元。
没有国家扶贫政策,县里不会有血透的设备和技术,我得到丽江市看病,更麻烦,开销也更大。要是政府没有帮我参加医保,我也看不起病。要是在过去,真不知道怎么办。
“女儿国”里来了上海干部,千年贫困帽快摘掉了!|收官之战·宁蒗篇
泸西篇…
文/吴健
图/张龙
02:47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严谷友
泸西县白水片区灯盏花种植示范基地
20亩灯盏花一年割了三茬
我叫严谷友,是县里扶贫的建档立卡户,现在泸西县白水片区灯盏花种植示范基地工作。
多少年来,我家祖祖辈辈一直种玉米等作物,但每年6到9月都难逃冰雹灾害——“看见示范基地里那块铁招牌吗?坑坑洼洼的洞,都是雹子打的!这雹子打到玉米地里就更惨。”相比之下,低矮的灯盏花,存活率较高。但我们这些人起初都怕投入“打水漂”,看到党员带头改种我才下定决心。
“种灯盏花这玩意儿,一要注意浇灌,不能旱也不能涝;二要人勤快,因为限制农药,得人工锄草除虫,一指长的花虫都要一点点剥出来。”两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产业扶贫政策带来的“命运转折”:“在包销合同带动下,我和同村的其他6户村民流转出亩土地,形成灯盏花种植基地。光我的20亩土地,去年11月至今就割了三茬,卖了8吨多,每亩毛收入1万元,这可是我从前不敢想象的。”
公里,23年,读懂什么是“上海搓,介个盏”|收官之战·泸西篇
会泽篇…
文/屠瑜
图/王凯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陈南华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手把手教我养殖小龙虾
我23岁那年,有天早上睡觉醒来脖子不能动了,以为是落枕,医院,没想到就一直没好。如今我的背躬着,直不起来,脖子不太能动,只能靠肩膀转动。我生病没多久,父亲得了风湿病,不能干重力活。我的母亲脑梗也有七八年时间了。
以前,我靠种地打临工为生,除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要照顾,我老婆的哥哥生病去世,我又负担起了他女儿的生活,还料理了岳父岳母的身后事。生活很艰难,也多亏了邻居的帮衬,有钱的给钱,有米的给米,让我很感动。
稻虾田
去年底,上海原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来到村里办稻虾养殖基地。今年3月份,经村干部推荐,我来到基地工作,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工人。刚开始什么也不会,基地负责人就手把手地教我,慢慢地我学会了小龙虾的养殖技术。
扶贫干部曹玉峰与陈南华(左)交谈
现在我白天主要从事饲料投喂、清洁防护等全过程管理,晚上在这边看塘,观察小龙虾的状况,做好防护工作,一个月可以拿到0多元。我老婆也在这边工作,种水稻和茭白,一个月有多元。
我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希望能多存点钱,早日把去年盖房子借的钱还掉。
雪桃尝过吗?上海给云南这个县带来的幸福果实何止这些|收官之战·会泽篇
广南篇…
文/杨欢
图/张剑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张国华
广南县珠琳镇养殖基地技术员
养“雪花牛”收入翻番
我叫张国华,是云南牛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广南县珠琳镇养殖基地的技术员。每天上午,我都会检查高峰牛的身体情况,并配合其他工作人员完成牛群每日的放养食草工作。
我们基地养的牛叫高峰牛,全是生态养殖。牛背上凸起的部分就是高峰牛的肩峰,像骆驼一样,它里面也有大量脂肪。肩峰肉的“雪花”非常好,现在都能卖到上海去了!
文山牛养殖脱贫户张国华
我从小就是放牛娃,是珠琳镇阿卡黑村的建档立卡户,之前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家里只有一间土房、几亩薄田,穷得很。为了多赚点钱,我也想过做点小生意,虽然赚得比务农稍多一些,但是照顾老人和孩子又成了头疼的事,忙活一年下来,全家六口的收入也只有两万多。
为了解决县里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在脱贫摘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来自静安的援滇干部们深入走访、考察、调研,年建成并启用了广南高峰牛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并于年、年,在珠琳镇先后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计划内财政资金开展项目二期、三期建设,新建标准化牛舍、青贮池、干草棚、饲料加工车间、辅助生产区及配套建设水电路、污水处理、围墙等设施。
我想多学点技术,把牛养得又肥又壮,赚钱过好日子。所以就来到养殖基地打工,干的还是“老本行”,收入却翻了几番,家里还盖起四层楼的大房子。现在不少像我一样的农户来到基地务工,大家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
“广南广南,既广又难”,这句千年的魔咒终于解除了
收官之战·广南篇
澜沧篇…
文/杨洁
图/徐程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胡扎妥
澜沧勐朗镇罗八村
“95后”致富带头人
我是拉祜族人,年出生,家住在勐朗镇罗八村。小时候对家乡印象最深的就是泥巴路。上学住校那会儿,从家到校要走8.5公里山路,还要背米去换一周的饭票。有次下大雨,我快到学校时狠狠摔了一跤,辛苦背了一路的米全洒了。我哇地一下就哭了。
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之前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甘蔗、稻谷、玉米,利润都不高。而罗八村是一个比较封闭传统的地方,我爷爷说,以前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也没人想到可以种点别的。
爸妈觉得知识改变命运,就省吃俭用支持我念书。年,在我从普洱学院毕业后的一年,我看到了回乡创业的机会。当时,村委与挂包单位去外地考察,发现罗八村的海拔和气候适宜青花椒种植,就想引进一个青花椒新品种。核算下来,每亩地大约能有3万元收入,还有种植补贴。而且和采购商签好了合同,销路不愁。
这是一个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年,我带头试着种了16亩青花椒,年,又多种了15亩。种下树苗要三年才能投产,到明年,大概第一批就可以丰收了。
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种植花椒帮助全村老百姓一起脱贫
“小扎妥!这个花椒要打什么药?”“小扎妥,这个花椒怎么修剪?”我是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又是年轻党员,大家很信任我,有什么花椒技术管理方面问题都来找我。村委和挂包单位也会派人手把手来教,我在示范地学会后,再回到寨子里教给老百姓。现在整个寨子有48户人,只有4户还没有种,全村青花椒种植已经扩大至亩。
特别感谢上海项目,现在村里路也修好了,环境也整洁多了,我们还住进了新房。听爷爷说,以前大家活动范围很小,最多去周围亲戚家去串串门,进城太难了。现在水泥路铺通了,摩托车成了“标配”,40分钟就到,一大早进城卖点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回来还可以接着干农活。
上海还投入了黄浦区对口帮扶资金33万元,帮我们新建了花椒烘干厂和配套设施。我们现在都等着明年的好收成!
全国“直过民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这样实现“一步千年”
收官之战·澜沧
莎车篇…
文/李一能
图/孙中钦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古丽阿依姆·艾散
莎车县喀群乡托万喀拉央塔克村
从贫困户到一般户
我叫古丽阿依姆·艾散,是喀群乡托万喀拉央塔克村的村民,一个人带着3个还在上学的女儿,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平时,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打理着4亩冬小麦、4亩玉米和4亩核桃,还有2头牛5只羊,就是我全部的家当。
一个女人要挑起一个家,真的很辛苦,但也很充实。这几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是核桃丰收的日子,精心打理了这么久终于有了回报。虽然我核桃种的不算多,但在林业站技术员的指导下,今年亩均产量特别高,核桃个也大,村里人都夸我种得好。
援疆干部王涛(左)与李靖(右)了解村民古丽阿依姆·艾散(中)家中核桃种植情况
最近,邻村开了一家核桃加工厂,说是上海浦东援疆资金援建的,他们收核桃价格非常公道,因为没有中间商,省下的钱都补贴给了农户,我家的核桃销路也不用愁了。而且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在种核桃时也给核桃树分了类,采摘后按照不同的品种分开卖,而之前都是混在一起卖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做法,预计今年核桃的售价也会提高不少。
曾经,因为家里劳动力不足,我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因此,政府对我家的情况也非常关心,为我落实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去年,我家的人均收入只有元,今年的目标是提高到元。
通过政府补助、劳动增收、生产技术升级等措施,今年我家已经实现了脱贫,从贫困户变成了一般户,但现在还属于一般户中的边缘户,就是依然不太稳定,需要进一步巩固。但我有信心可以完成这一目标,因为只要踏实勤劳,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每个当地农民都知道怎么走的“上海大棚”,是地名更是沉甸甸的信赖|收官之战·莎车篇
叶城篇…
文/李一能
图/孙中钦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脱贫者说——
+
阿不都米吉提·依提
叶城县吐古其乡电商服务站负责人
电商改变我的生活
我叫阿不都米吉提·依提,是叶城县吐古其乡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大家都叫我米吉提,今天我就来说一说电商改变我生活的故事。
我父母都是本地农民,家庭非常贫困,我很早就去学习技术成为了一名电器修理工。年,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县里开始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准备在村里开始电商服务中心,我就报名参加了,因为年轻,所以对新事物学习能力比较强。
年7月,我的小店正式开张了,在新疆的农村电商还不是很发达,所以我就成为了村民们网购的好帮手,收一点点代购费,我可以帮他们在购物网站上购买家电等商品,因为学过电器维修,我还能提供安装维修服务。现在,我的电商服务中心除了网购,还可以买生活用品、交话费、打字复印、提供快递邮政服务等等,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经营电商服务站,让我家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最大的收获还不仅如此,在参加电商培训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努尔比依木,如今她已经是我的太太了。现在,我们夫妻俩经营着“夫妻老店”,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小店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我们打算扩大店面,在网上宣传叶城产品,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旅游,到时候一定要到我家的小店来做客。
这个新藏线上的必经之地,要把核桃“吃干榨净”|收官之战·叶城篇
每一个扶贫干部都是梦想家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城市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普通人的梦想是幸福安康,贫困地区的群众何尝不是如此。
在雪山之下,在大河之源,这样的奉献与梦想,正结出小康生活的甜美果实。
大约20年前,我曾到泸沽湖旅游。从丽江出发,走了大约7个小时颠簸不平的土路、石子路。远远看到的那一抹深蓝,至今记忆犹深。我还记得摩梭人的独木舟、客栈边的篝火,但我从来不曾记得湖畔的摩梭人千百年来过着贫困的生活,不记得他们的病痛,不记得他们的忧伤,甚至不记得他们所在的地方叫宁蒗。
但国家记得,上海记得,扶贫干部孙胜大记得。
通过20多年全国各地和上海的接续扶贫,目前,宁蒗最后户贫困人口均已达到脱贫标准。美丽的宁蒗正告别千年贫困,走进小康时代。
宁蒗彝族村民王万哈忍说,国家的扶贫政策,救了他的命。长年需要血透的王万哈忍,如今药费能报销95%,检查费治疗费能报销90%。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家里种上了中药重楼、续断。今年村里还聘他当保洁员,一个月补助元。家中院子也浇了水泥地面,不再是坑坑洼洼,雨天一地烂泥。
宁蒗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离不开孙胜大这样一批又一批把他乡当家乡的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一万步轻松完成,两万步不稀奇”,一年多了,高原反应导致的失眠一直困扰着孙胜大,挂职13个月,瘦了10斤。但领着记者看项目,他健步如飞,眉飞色舞。
这是每一个扶贫干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但奔波乡间,两个手机轮流响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在新疆莎车县农村,如果问“上海大棚”怎么走?每一个村民会立即给出答案。在莎车老百姓心目中,“上海大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可以免费领取种苗,可以提供先进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我曾两次到新疆喀什采访。有一次是在4月份。从市区下到莎车、泽普、巴楚等上海对口帮扶县,往往单程就要公里、公里。一路上风沙大作,遮天蔽日。回到宾馆,衣服抖下一层沙。很多人只看到南疆金秋的胡杨,而风尘仆仆才是援疆干部的日常。今年7月,我到西藏自治区采访上海援藏干部,看他们忍受着高原反应的身体不适,研讨教学楼改造细节、察看整村改造进程……雪山就在不远处,但他们已心无旁骛。
但由此认为扶贫干部刻板无趣,那是大错特错。我所接触的几乎每一个上海帮扶干部,都是可爱的梦想家。他们的头脑里装着一幅幅美好的蓝图:在这个村子再修一条便道,在那个村子建一个蔬菜大棚。要把深山里最好吃的黑木耳、最香的土鸡推销给大城市的吃货们,把漂亮的小伙姑娘都培养成直播网红……他们的梦想是每一个乡村里的孩子都有明亮的教室,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人生。而这些梦想,在上海对口支援的个县(市、区)基本都已经成为现实。
这是上海的力量,上海的温度,是温暖的中国故事。
文/沈月明
新民眼工作室
编辑
顾莹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53.html